|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 ·磁轴承原理 | 第8-11页 |
| ·主动磁轴承的工作原理 | 第8-9页 |
| ·被动磁轴承的结构和原理 | 第9-10页 |
| ·混合型磁轴承 | 第10-11页 |
| ·磁轴承的特点及工业应用 | 第11-13页 |
| ·磁轴承的特点 | 第11-12页 |
| ·磁轴承的工业应用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磁轴承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磁轴承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 ·磁轴承的发展趋势 | 第15页 |
| ·永磁轴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 ·永磁轴承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永磁轴承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两永磁环相吸时磁相互作用力的数学模型 | 第19-33页 |
| ·坐标变换与矢量代数 | 第19-21页 |
| ·坐标变换 | 第19-20页 |
| ·矢量的减法和标积 | 第20-21页 |
| ·磁荷理论 | 第21-23页 |
| ·点磁荷 | 第22页 |
| ·磁库仑定律 | 第22-23页 |
| ·磁场强度矢量(H|→) | 第23页 |
| ·两永磁环相吸时磁相互作用力的数学模型 | 第23-32页 |
| ·轴向磁化永磁环的等效磁荷模型 | 第23-24页 |
| ·两永磁环轴线平行时磁相互作用力的数学模型 | 第24-28页 |
| ·两永磁环轴线相交时磁相互作用力的数学模型 | 第28-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两永磁环相吸时磁相互作用力的数值计算 | 第33-46页 |
| ·计算方法 | 第33-40页 |
| ·两永磁环轴线平行时的计算方法 | 第33-37页 |
| ·两永磁环轴线相交时的计算方法 | 第37-40页 |
| ·数值计算程序 | 第40-41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 ·两磁环共轴线时,轴向吸引力随轴向间隙变化的关系 | 第41页 |
| ·两磁环轴线平行,轴向间隙不变,轴向力和径向力随偏心距变化的关系 | 第41-43页 |
| ·z'_4=30(mm)时,磁作用力随两永磁环轴线夹角变化的关系 | 第43页 |
| ·z=2mm,φ_y=0.1°时,动磁环随两轴线交点下移时的受力情况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两永磁环相吸时的刚度特性分析 | 第46-53页 |
| ·两磁环相互作用的刚度矩阵 | 第46-48页 |
| ·主刚度系数的数值解及其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 ·各牵连刚度系数的数值解及其特性分析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磁力数值计算结果的实验验证 | 第53-59页 |
| ·实验原理 | 第53-5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附录 | 第6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