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目录 | 第10-11页 |
表目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土地征用与土地征用制度 | 第12-14页 |
·土地征用 | 第12页 |
·土地征用制度 | 第12-13页 |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 第13-14页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8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由来 | 第14-17页 |
·研究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17-18页 |
·国内外土地征用制度的研究及实践综述 | 第18-22页 |
·国外研究及实践 | 第18-21页 |
·国内研究及实践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内容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框架与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相关理论 | 第25-38页 |
·土地制度理论 | 第25-26页 |
·资产阶级土地制度理论 | 第25页 |
·马克思主义土地制度理论 | 第25-26页 |
·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理论 | 第26页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6-29页 |
·土地产权涵义及现代产权理论 | 第26-27页 |
·城市土地产权理论 | 第27-28页 |
·农村土地产权理论 | 第28-29页 |
·土地经济属性理论 | 第29-30页 |
·土地利用的资产性原理 | 第29页 |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原理 | 第29页 |
·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原理 | 第29-30页 |
·土地用途的可变性原理 | 第30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30-33页 |
·资产阶级地租理论 | 第30-31页 |
·新古典主义地租模型 | 第31-32页 |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 第32-33页 |
·地价理论 | 第33页 |
·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 | 第33-34页 |
·区位理论 | 第33-34页 |
·中心地理论 | 第3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35页 |
·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34-35页 |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第35页 |
·土地估价原理 | 第35-37页 |
·收益还原法原理 | 第35页 |
·市场比较法原理 | 第35-36页 |
·成本逼近法原理 | 第36页 |
·剩余法原理 | 第36页 |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原理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剖析 | 第38-46页 |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38-39页 |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政策框架. | 第39页 |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39页 |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主要缺陷 | 第39-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南京市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实证研究 | 第46-63页 |
·南京市概况 | 第46-51页 |
·南京市简况. | 第46页 |
·土地资源概况 | 第46-51页 |
·南京市土地征用的现状与分析 | 第51-57页 |
·土地征用的现状. | 第51-54页 |
·问题与矛盾的分析 | 第54-57页 |
·南京市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探索 | 第57-62页 |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57-58页 |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 第63-80页 |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路 | 第63-65页 |
·明确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范筹 | 第63页 |
·防止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几种错误倾向 | 第63-65页 |
·妥善处理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 第65页 |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 | 第65页 |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对策 | 第65-79页 |
·规范国家土地征用权的行使 | 第65-66页 |
·加强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 第66-68页 |
·建立基于GIS的建设征用土地项目的选址方法 | 第68-70页 |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 第70-71页 |
·探索土地补偿费的科学生成机制 | 第71-72页 |
·健全农业人员安置方式 | 第72-74页 |
·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征地程序 | 第74-76页 |
·健全农民征地房屋拆迁补偿立法 | 第76-77页 |
·征地中实行留用地政策 | 第77-78页 |
·建立新型土地征用管理体制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80-81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研究工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