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精神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第9-19页
 第一节 精神损害之界定第9-12页
 第二节 精神损害之特征第12-14页
  一、精神损害的非财产性第12页
  二、精神损害的伴生性第12-13页
  二、精神损害的意识机能性第13页
  四、精神损害的主观兼客观性第13-14页
 第三节 精神损害之功能第14-19页
  一、调整功能第15-16页
  二、抚慰功能第16页
  三、惩戒功能第16-19页
第二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讨论第19-42页
 第一节 关于精神损害客体范围的学说介绍第19-21页
  一、精神痛苦说第19页
  二、一定范围人格权说第19-20页
  三、人身权说第20页
  四、精神活动说第20-21页
 第二节 侵害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第21页
 第三节 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第21-24页
  一、侵害亲属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第22页
  二、侵害配偶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第22-23页
  三、侵害亲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第23-24页
 第四节 侵害特定的财产权益的精神损害赔偿第24-26页
 第五节 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客体讨论第26-33页
  一、各国在违约责任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第27-29页
  二、违约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第29-33页
 第六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客体讨论第33-39页
  一、现行立法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规定不合理性分析第33-36页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第36-39页
 第七节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第39-42页
  一、侵害人身权的行为第40-41页
  二、侵害政治权利的行为第41页
  三、侵害受教育权的行为第41-42页
第三章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范围讨论第42-60页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应该限定的主体第42-45页
 第二节 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主体范围有关的特殊情形第45-60页
  一、胎儿第45-48页
  二、死者第48-51页
  三、第三人第51-54页
  四、侵害配偶权第54-57页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藏族生态习惯法
下一篇: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