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公司治理理论的拓展——从国内公司到跨国公司 | 第12-30页 |
一、传统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 第12-16页 |
(一) 公司治理内涵界定 | 第12页 |
(二)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流派 | 第12-16页 |
二、跨国公司的出现:公司治理边界的扩展 | 第16-24页 |
(一) 跨国公司定义的再探讨 | 第16-19页 |
(二) “跨国公司治理”的理念 | 第19-23页 |
(三) 研究跨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两种方法 | 第23-24页 |
三、跨国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 第24-30页 |
(一) 跨越国界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4-25页 |
(二) 国别市场差异与信息不对称 | 第25-26页 |
(三) 跨国公司面临新的道德风险 | 第26-27页 |
(四) 扩大的利益相关者边界 | 第27-30页 |
第二章 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 | 第30-46页 |
一、跨国公司治理中的“公司控制”与“子公司自治” | 第30-36页 |
(一) “公司控制”的概念 | 第30-32页 |
(二) “控制”方式的分类 | 第32-34页 |
(三) 跨国公司经营的“当地化”、“分权化”与子公司的“自治” | 第34-36页 |
二、子公司规模及其治理模式 | 第36-46页 |
(一) 跨国公司子公司化的规模起点 | 第36-40页 |
(二) 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治理模式 | 第40-46页 |
第三章 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为例 | 第46-56页 |
一、在华三资企业的股权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一) 外资的控制偏好:控股形式 | 第47页 |
(二) 合资企业股权结构的转型 | 第47-48页 |
(三) 外方核心资源与非股权控制 | 第48页 |
二、在华三资企业的董事会及其权力配置 | 第48-50页 |
(一) 董事会的产生 | 第48-49页 |
(二) 董事会的构成及规模 | 第49页 |
(三) 董事会的权力配置 | 第49-50页 |
三、在华三资企业对管理层治理机制 | 第50-53页 |
(一) 控制机制 | 第50-51页 |
(二) 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三) 决策机制 | 第52-53页 |
四、在华三资企业的外部治理及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 第53-56页 |
(一) 外部治理 | 第53-54页 |
(二) 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 第54-55页 |
(三)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进一步研究:中国跨国公司治理绩效的改进 | 第56-60页 |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6页 |
二、中国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 | 第56-57页 |
三、中国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