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 第1-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信息存储系统的特点 | 第11-14页 |
1.3 课题的内容及意义 | 第14-16页 |
1.3.1 课题内容 | 第15页 |
1.3.2 课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技术背景 | 第18-27页 |
2.1 各种语义文件系统的研究和比较 | 第18-22页 |
2.1.1 SFS(Semantic File System) | 第18-19页 |
2.1.2 HAC | 第19-20页 |
2.1.3 pStore | 第20页 |
2.1.4 Oracle Internet File System | 第20-22页 |
2.2 都柏林核心集 | 第22-25页 |
2.2.1 什么是元数据 | 第22-23页 |
2.2.2 都柏林核心(Dublin Core)的标准 | 第23-24页 |
2.2.3 都柏林核心集的特点 | 第24-25页 |
2.3 相关性 | 第25-27页 |
2.3.1 与语义文件系统的相关性 | 第25页 |
2.3.2 与都柏林核心集的相关性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 第27-35页 |
3.1 系统设计分析 | 第27-30页 |
3.1.1 设计目标 | 第27-28页 |
3.1.2 系统网络结构 | 第28-29页 |
3.1.3 系统平台选择 | 第29页 |
3.1.4 系统技术选择 | 第29-30页 |
3.2 功能设计 | 第30-32页 |
3.3 系统特点 | 第32页 |
3.4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 第32-33页 |
3.5 数据库设计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59页 |
4.1 文档接口模块 | 第35-38页 |
4.1.1 文档内容属性 | 第35-36页 |
4.1.2 文档内容模式 | 第36-37页 |
4.1.3 文档接口的结构 | 第37页 |
4.1.4 文档接口的实现 | 第37-38页 |
4.2 数据存储模型 | 第38-41页 |
4.2.1 数据存储对象 | 第38-39页 |
4.2.2 数据模型结构 | 第39-40页 |
4.2.3 创建内容类型对象 | 第40-41页 |
4.3 解析模块 | 第41-45页 |
4.3.1 功能和特点 | 第41-42页 |
4.3.2 流程设计 | 第42-43页 |
4.3.3 模块通用性设计 | 第43页 |
4.3.4 解析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43-45页 |
4.4 文档组合模块 | 第45-48页 |
4.4.1 功能与特点 | 第45-46页 |
4.4.2 流程设计 | 第46-47页 |
4.4.3 组合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47-48页 |
4.5 文档逻辑映射模块 | 第48-54页 |
4.5.1 功能分类 | 第48-50页 |
4.5.2 模块设计 | 第50-53页 |
4.5.2.1 模块组件 | 第50-51页 |
4.5.2.2 映射过程 | 第51-52页 |
4.5.2.3 部分功能流程设计 | 第52-53页 |
4.5.3 关键功能的实现 | 第53-54页 |
4.6 其他应用层模块的设计 | 第54-59页 |
4.6.1 文档分类模块 | 第54-56页 |
4.6.2 自定义属性模块 | 第56-57页 |
4.6.3 查询模块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接口演示 | 第59-71页 |
5.1 接口命令及运行结果 | 第59-71页 |
5.1.1 文档内操作 | 第59-67页 |
5.1.2 文档间操作 | 第67-71页 |
第六章 基于Z-OFFICE文档的应用实例 | 第71-74页 |
6.1 获取整篇文档 | 第71页 |
6.2 根据小标题节选文档 | 第71-72页 |
6.3 新增一个内容块 | 第72-73页 |
6.4 拷贝生成 | 第73页 |
6.5 应用层界面图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4-76页 |
7.1 总结 | 第74-75页 |
7.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一 文档接口属性详细说明 | 第80-85页 |
附录二 部分代码 | 第85-94页 |
一、解析模块主要功能代码 | 第85-87页 |
二、组合模块主要功能代码 | 第87-90页 |
三、逻辑映射模块关键功能代码 | 第90-92页 |
四、应用层模块主要功能代码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