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 第1-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健康保险发展综述 | 第12-18页 |
一、健康保险的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1、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 | 第12-13页 |
2、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区别 | 第13页 |
3、商业健康保险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国外健康保险简介 | 第14-15页 |
三、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障碍分析 | 第18-24页 |
一、健康险经营的外部环境不畅 | 第18页 |
二、健康保险生产的正外部性与供给有限 | 第18-19页 |
三、社会认识问题 | 第19-20页 |
四、信息不对称 | 第20-21页 |
1、逆向选择 | 第20页 |
2、道德风险 | 第20-21页 |
五、保险公司经营不到位 | 第21-24页 |
1、费率厘定的科学依据 | 第21-22页 |
2. IT系统、服务网络及相关资料共享问题 | 第22页 |
3、健康保险合同的拟定不完善,险种不全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对策(上) | 第24-38页 |
一、完善政府在健康保险市场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二、我国健康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 | 第26-33页 |
1、保险与效用 | 第26-27页 |
2、逆向选择问题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3、对我国健康保险产品全国统一定价的思考 | 第28-33页 |
4、核保时的风险控制 | 第33页 |
三、健康保险营销制度的改革 | 第33-38页 |
1、我国健康险营销概况 | 第33-35页 |
2、合理薪酬制度的建立 | 第35-38页 |
第四部分 对策(下) | 第38-46页 |
一、健康保险道德风险控制的传统方法 | 第38页 |
1、条款设计时的风险控制 | 第38页 |
2、理赔时的风险控制 | 第38页 |
二、健康保险中的医患双方道德风险防范新机制的研究 | 第38-44页 |
1、基本模型的提出 | 第39-42页 |
2、激励相容机制 | 第42-44页 |
三、设计新方案,开发新险种,完善保险公司的经营手段 | 第44-46页 |
1、将健康保险分为几个层次 | 第44页 |
2、开发收入损失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新险种 | 第44-45页 |
3、为企业提供基金式帐户管理服务 | 第45页 |
4、建立卓越的IT系统 | 第45-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