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 第1-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二、文献回顾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创新与后续研究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理论回顾 | 第17-25页 |
一、资本账户自由化与金融深化的必然性 | 第17-20页 |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现实选择 | 第20-21页 |
三、证券市场的开放模式 | 第21-22页 |
四、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作用 | 第22-23页 |
五、QFII制度原理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我国QFII制度评述 | 第25-38页 |
第一节 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QFII制度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我国引入QFII制度的背景 | 第28-31页 |
一、我国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选择 | 第29-30页 |
二、新兴市场化国家(地区)QFII制度实施经验的启示 | 第30页 |
三、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和开放的政策导向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的QFII制度框架 | 第31-34页 |
一、我国QFII制度的内容 | 第31-32页 |
二、我国QFII制度的特点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对我国QFII制度的评价 | 第34-38页 |
一、制度本身的缺陷 | 第34-35页 |
二、引入QFII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挑战 | 第35-38页 |
第三章 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的效应分析 | 第38-58页 |
第一节 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的短期效应----基于蓝筹股的CAR分析 | 第38-48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38-40页 |
二、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三、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二节 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的长期效应分析—基于横向比较的结论 | 第48-58页 |
一、境外QFII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效果 | 第48-50页 |
二、我国QFIIs的投资特征 | 第50-53页 |
三、我国实施QFII制度的长期效应 | 第53-58页 |
第四章 政策建议 | 第58-64页 |
一、把握QFII制度动态调整的节奏和幅度 | 第58页 |
二、致力于提高证券市场的质量 | 第58-59页 |
三、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 第59-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