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7页 |
1.1 纳米材料 | 第10-13页 |
1.2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 | 第13-20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铜纳米粒子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7-3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2.1.2 铜胶的合成 | 第28页 |
2.1.3 铜纳米粒子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2.1 铜纳米粒子薄膜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29-33页 |
2.2.2 铜纳米粒子薄膜修饰电极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33-36页 |
2.2.3 NaNO_2的测定 | 第36-37页 |
2.3 结论 | 第37页 |
2.4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聚天青B/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39-5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0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3.1.2 导电玻璃的处理 | 第40页 |
3.1.3 铜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2.1 聚天青B/铜纳米复合物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40-43页 |
3.2.2 聚天青B/铜纳米复合物薄膜的电化学性质 | 第43-45页 |
3.2.3 聚天青B/铜纳米复合物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 第45-48页 |
3.3 结论 | 第48页 |
3.4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第四章 聚天青B/铜纳米复合物膜修饰电极用于葡萄糖的测定 | 第51-62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4.1.2 聚天青B/铜纳米复合物膜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 | 第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4.2.1 聚天青B/铜纳米复合物膜的制备 | 第52-53页 |
4.2.2 GCE/Poly(azureB)/Cu电极在NaOH溶液中的循环伏安 | 第53-55页 |
4.2.3 葡萄糖的响应 | 第55-56页 |
4.2.4 电位对响应电流大小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5 NaOH浓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6 铜胶浓度的影响 | 第58页 |
4.2.7 葡萄糖测定 | 第58-59页 |
4.3 结论 | 第59-60页 |
4.4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五章 马钱子碱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及其测定研 | 第62-73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5.1.1 仪器与试剂 | 第62-63页 |
5.1.2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 | 第63页 |
5.1.3 分析测定 | 第6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3-70页 |
5.2.1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表征 | 第63-65页 |
5.2.2 马钱子碱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65-67页 |
5.2.3 多壁碳纳米管用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4 扫描速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5 马钱子碱的测定 | 第69-70页 |
5.2.6 干扰实验 | 第70页 |
5.2.7 回收率的测定 | 第70页 |
5.3 结论 | 第70-71页 |
5.4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