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现状 | 第14-16页 |
·生物膜处理废水的现状 | 第16-17页 |
·自然生物法处理废水现状 | 第17页 |
·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 第18-19页 |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页 |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 第18页 |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 | 第18-19页 |
·生物膜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生物膜载体的基本条件 | 第19-20页 |
·生物膜载体的分类 | 第20-22页 |
·有机生物膜载体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表面改性 | 第22-23页 |
·共混改性 | 第23-24页 |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工艺存在问题探讨 | 第24-26页 |
·生物膜工艺运行中供氧动力消耗 | 第24-25页 |
·生物膜更新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不同高度自然供氧生物膜载体的复氧效率研究 | 第27-34页 |
·试验概述 | 第27页 |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 第27-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2页 |
·进水流量为 1.9ml/s 时的溶解氧梯度 | 第30页 |
·进水流量为 2.3ml/s、2.5ml/s 和 2.8ml/s 时的 DO 梯度 | 第30-32页 |
·不同高度时达到饱和溶解氧所对应的进水流量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三种生物膜载体挂膜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 | 第34-44页 |
·试验概述 | 第34页 |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 第34-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4-35页 |
·试验仪器 | 第35页 |
·试验装置 | 第35-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生物膜参数的测定 | 第36页 |
·挂膜时间的观察记录 | 第36-37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三种生物膜载体出现等级Ⅰ时所耗时间 | 第37-38页 |
·三种生物膜载体出现等级Ⅱ时所耗时间 | 第38-39页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材质的生物膜载体所耗时间 | 第39页 |
·聚酰胺6纤维材质的生物膜载体所耗时间 | 第39-40页 |
·绳式生物膜载体挂膜照片 | 第40-42页 |
·三种材质的生物膜载体处理果糖废水COD去除率比较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响应面法优化生物膜载体自然供氧新工艺 | 第44-52页 |
·试验概述 | 第44页 |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 第44-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试验仪器 | 第45页 |
·试验装置 | 第45页 |
·试验方案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46-47页 |
·响应面法优化生物膜载体悬挂式自然供氧处理废水的工艺条件 | 第47-50页 |
·响应面预测值的验证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生物膜载体自然供氧新工艺动态运行研究 | 第52-57页 |
·试验概述 | 第52页 |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 第52-54页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试验仪器 | 第52-53页 |
·试验装置 | 第53-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进出水悬浮物(SS)的变化 | 第54页 |
·进出水COD的变化 | 第54-55页 |
·进出水氨氮(NH3-N)的变化 | 第55页 |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去除率 | 第55-56页 |
·试验设备运行状况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建议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