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水体中的重金属 | 第12-15页 |
·水体重金属污染 | 第12-13页 |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现状 | 第13-14页 |
·各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形态极其危害 | 第14-15页 |
·水体重金属修复技术 | 第15-18页 |
·物理方法 | 第15-16页 |
·化学方法 | 第16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6-17页 |
·生物修复法 | 第17-18页 |
·吸附法在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活性炭 | 第18页 |
·矿物吸附材料 | 第18-19页 |
·工农业废弃物 | 第19-20页 |
·分子筛及纳米材料 | 第20页 |
·风化煤在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不同来源的煤炭腐植酸的评价和筛选 | 第22-28页 |
·不同来源煤炭腐植酸材料的饱和吸附量 | 第22-23页 |
·原料与主要仪器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页 |
·不同来源煤炭腐植酸材料的总腐植酸量 | 第23-25页 |
·试验原料 | 第23页 |
·所需试剂的配制备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PH 对不同来源的煤炭腐植酸的吸附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山西平朔风化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 | 第28-32页 |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原料与试验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29页 |
·温度和铜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原料与试验方法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PH 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原料与试验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页 |
·材料可重复利用性能的研究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山西平朔风化煤吸附铜机理的研究 | 第32-38页 |
·山西平朔风化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32-33页 |
·元素分析 | 第32页 |
·总酸性基和灰分测定 | 第32-33页 |
·测定结果 | 第33页 |
·风化煤吸附铜离子机理的研究和探讨 | 第33-35页 |
·风化煤吸附铜离子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5页 |
·样品的制备和测定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山西平朔风化煤在处理重金属污水中的应用研究 | 第38-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动态吸附试验(风化煤原粉吸附铜离子效果测试) | 第38页 |
·造粒粘合剂的筛选和比较 | 第38页 |
·颗粒处理铜离子效果的验证 | 第38-39页 |
·颗粒大小、流速、以及不同的初始离子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风化煤原粉吸附铜离子效果的动态吸附试验 | 第40页 |
·造粒粘合剂的筛选和比较 | 第40-44页 |
·颗粒处理铜离子效果的验证 | 第44页 |
·颗粒大小、流速、以及不同的初始离子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