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植物膜为载体的葡萄糖酶传感器的研制
1 引言 | 第1-21页 |
1.1 酶 | 第8-11页 |
1.1.1 酶的催化特性 | 第8-9页 |
1.1.1.1 酶是高效催化剂 | 第8页 |
1.1.1.2 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 | 第8-9页 |
1.1.2 酶的活力单位及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 第9-11页 |
1.1.2.1 酶的活力单位 | 第9-10页 |
1.1.2.2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 第10-11页 |
1.2 酶的固定化方法 | 第11-15页 |
1.2.1 吸附法 | 第12-13页 |
1.2.2 共价偶联法 | 第13页 |
1.2.3 交联法 | 第13-14页 |
1.2.4 包埋法 | 第14-15页 |
1.3 酶传感器 | 第15-20页 |
1.3.1 酶传感器的制作 | 第15页 |
1.3.2 传感器系统的设计 | 第15-16页 |
1.3.3 酶的固定化 | 第16页 |
1.3.4 传感器的组成 | 第16-17页 |
1.3.5 酶传感器的测定原理和响应 | 第17-19页 |
1.3.6 酶传感器的应用--葡萄糖酶传感器 | 第19-20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1-43页 |
2.1 电极式葡萄糖酶传感器的研制 | 第21-31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1.1 试剂 | 第21页 |
2.1.1.2 仪器 | 第21-22页 |
2.1.2 电极式葡萄糖酶传感器的研制 | 第22页 |
2.1.2.1 葡萄糖氧化酶固定于番茄皮上 | 第22页 |
2.1.2.2 电极式葡萄糖酶传感器的组建 | 第22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1.3.1 溶液配制 | 第22页 |
2.1.3.2 pH调节 | 第22页 |
2.1.3.3 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2.1.4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1.4.1 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 | 第23-25页 |
2.1.4.2 传感器对平衡态的稳定时间 | 第25-26页 |
2.1.4.3 扫描电镜研究 | 第26-27页 |
2.1.4.4 pH效应 | 第27页 |
2.1.4.5 温度效应 | 第27-28页 |
2.1.4.6 缓冲溶液浓度效应 | 第28-29页 |
2.1.4.7 传感器在醇溶液中的响应 | 第29-30页 |
2.1.4.8 传感器的重现性 | 第30页 |
2.1.4.9 传感器的工作寿命 | 第30页 |
2.1.4.10 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30-31页 |
2.1.5 结论 | 第31页 |
2.2 荧光式葡萄糖酶传感器的研制 | 第31-43页 |
2.2.1 试剂及仪器 | 第31-32页 |
2.2.1.1 试剂 | 第31-32页 |
2.2.1.2 仪器 | 第32页 |
2.2.2 荧光式葡萄糖酶传感器的研制 | 第32-33页 |
2.2.2.1 葡萄糖氧化酶固定于竹腔膜上 | 第32页 |
2.2.2.2 氧光敏感膜的准备 | 第32页 |
2.2.2.3 荧光式葡萄糖酶传感器的组建 | 第32-33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2.2.3.1 溶液配制 | 第33页 |
2.2.3.2 pH调节 | 第33-34页 |
2.2.3.3 实验过程 | 第34页 |
2.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2.2.4.1 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 | 第34-35页 |
2.2.4.2 酶固定化 | 第35-36页 |
2.2.4.3 扫描电镜研究 | 第36-37页 |
2.2.4.4 pH效应 | 第37页 |
2.2.4.5 温度效应 | 第37-38页 |
2.2.4.6 离子强度效应 | 第38-39页 |
2.2.4.7 传感器的重现性 | 第39-40页 |
2.2.4.8 传感器的稳定性 | 第40页 |
2.2.4.9 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40-41页 |
2.2.4.10 样品分析 | 第41-42页 |
2.2.5 结论 | 第42-43页 |
3 比较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声明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