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3-25页 |
1.1 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 发达国家温室产业的现状 | 第18-20页 |
1.3 国内温室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1.4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2-2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温室神经网络模型及温度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研究 | 第25-43页 |
2.1 温室的神经网络模型 | 第25-30页 |
2.1.1 网络结构 | 第25-26页 |
2.1.2 学习算法 | 第26-28页 |
2.1.3 温室预测模型 | 第28-30页 |
2.2 用神经网络模型整定温室控制参数 | 第30-35页 |
2.2.1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 第30-32页 |
2.2.2 带前馈的PI控制方法 | 第32-33页 |
2.2.3 控制参数的整定 | 第33-35页 |
2.3 基本遗传算法自动整定参数 | 第35-41页 |
2.3.1 基本遗传算法的原理 | 第35页 |
2.3.2 带前馈 PI控制参数遗传算法整定在 MATLAB下的实现 | 第35-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温室温度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 第43-57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 | 第44-46页 |
3.3 温室温度的模糊控制过程 | 第46-50页 |
3.3.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47页 |
3.3.2 模糊集及论域的定义 | 第47页 |
3.3.3 混合阀模糊控制规则设计 | 第47-48页 |
3.3.4 模糊推理及反模糊化 | 第48-49页 |
3.3.5 控制模糊算法在一阶模型的仿真 | 第49-50页 |
3.4 模糊自适应整定 PID控制参数 | 第50-56页 |
3.4.1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结构 | 第50-51页 |
3.4.2 自适应模糊控制规则 | 第51-52页 |
3.4.3 PID参数的校正过程 | 第52-54页 |
3.4.4 自适应控制结果 | 第54-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能量平衡方程与积温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57-65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温室能量平衡模型 | 第58-60页 |
4.3 积温控制方法分析 | 第60-64页 |
4.3.1 积温控制方法 | 第60-62页 |
4.3.2 通过平衡方程分析积温控制方法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温室气候环境控制硬件系统的设计、研制和调试 | 第65-82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电气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65-66页 |
5.3 控制柜 | 第66-71页 |
5.3.1 控制柜负载 | 第66-68页 |
5.3.2 正反转设备控制原理 | 第68-70页 |
5.3.3 开/关设备的控制原理 | 第70页 |
5.3.4 控制电路的电源控制 | 第70-71页 |
5.4 PLC控制器 | 第71-73页 |
5.5 传感器原理及组成 | 第73-79页 |
5.5.1 二氧化碳传感器原理 | 第73-74页 |
5.5.2 室外气象站 | 第74-76页 |
5.5.3 温度、湿度、光照度变送器原理 | 第76-79页 |
5.6 控制系统的改进 | 第79-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温室气候计算机控制系统“多态组合控制策略”研究 | 第82-96页 |
6.1 “多态组合控制策略”思想 | 第82-83页 |
6.2 温度、湿度参考值的设定 | 第83-85页 |
6.2.1 温度的生物学效应 | 第83页 |
6.2.2 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83-84页 |
6.2.3 温度、湿度参考值的设定方法 | 第84-85页 |
6.3 自然通风控制策略 | 第85-86页 |
6.4 一级强制通风和二级强制通风策略 | 第86-88页 |
6.5 加热保温控制策略 | 第88-89页 |
6.6 光照控制策略 | 第89-92页 |
6.6.1 光照的生物学效应 | 第89-90页 |
6.6.2 补光灯控制策略 | 第90-91页 |
6.6.3 补光灯控制的实现 | 第91页 |
6.6.4 遮阳控制策略 | 第91页 |
6.6.5 帘幕控制的实现 | 第91-92页 |
6.7 二氧化碳施肥状态控制策略 | 第92-94页 |
6.7.1 CO_2施肥的生物学效应 | 第92-93页 |
6.7.2 CO_2施肥控制策略 | 第93-94页 |
6.7.3 CO_2钢瓶控制的实现 | 第94页 |
6.8 硫磺熏蒸控制策略 | 第94-95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温室气候环境控制程序开发与调试 | 第96-106页 |
7.1 编程环境 | 第96-97页 |
7.2 软件概述 | 第97页 |
7.3 上位机软件编写 | 第97-102页 |
7.3.1 用户窗口 | 第97-100页 |
7.3.2 配方的运用 | 第100-101页 |
7.3.3 运行策略 | 第101页 |
7.3.4 设备窗口 | 第101-102页 |
7.4 下位机软件编写 | 第102-104页 |
7.4.1 变量规划 | 第102-104页 |
7.4.2 程序结构 | 第104页 |
7.5 系统测试 | 第104-105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8.1 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06-107页 |
8.2 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8.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作品 | 第116-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