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21页 |
| 一、 国际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1、 富营养化 | 第14页 |
| 2、 低氧 | 第14-15页 |
| 3、 有害赤潮 | 第15-16页 |
| 4、 生物灾害 | 第16页 |
| 5、 海湾管理与保护 | 第16-17页 |
| 二、 我国海湾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7-21页 |
| 1、 海湾环境污染 | 第17-18页 |
| 2、 赤潮 | 第18页 |
| 3、 富营养化 | 第18-19页 |
| 4、 养殖病害 | 第19页 |
| 5、 水母旺发 | 第19页 |
| 6、 围海造地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胶州湾地区社会环境要素的长期变化 | 第21-30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21页 |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 1、 围海造地 | 第23-24页 |
| 2、 污染 | 第24-26页 |
| 3、 过度捕捞 | 第26-27页 |
| 4、 水产养殖 | 第27-29页 |
| 三、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 | 第30-41页 |
| 一、 研究手段与方法 | 第30页 |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 1、 气温的长期变化 | 第30-34页 |
| 2、 水温的长期变化 | 第34-36页 |
| 3、 降水的长期变化 | 第36-37页 |
| 4、 盐度的长期变化 | 第37-40页 |
| 三、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长期变化 | 第41-54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二、 结果 | 第42-49页 |
| 1、 胶州湾营养盐浓度的长期变化 | 第42-45页 |
| 2、 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 | 第45-49页 |
| 三、 讨论 | 第49-53页 |
| 四、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长期变化 | 第54-66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 1、 历史数据 | 第54页 |
| 2、 叶绿素A调查采样及样品处理 | 第54-55页 |
| 3、 初级生产力调查 | 第55-56页 |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 1、 叶绿素A的长期变化 | 第56-61页 |
| 2、 胶州湾初级生产力的长期变化 | 第61-64页 |
| 三、 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时空变化 | 第66-77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67-76页 |
| 1、 胶州湾浮游植物的粒级组成 | 第67-70页 |
| 2、 浮游植物粒级组成的季节变化 | 第70-72页 |
| 3、 浮游植物粒级组成的年际变化 | 第72-74页 |
| 4、 浮游植物粒级组成的长期变化 | 第74-76页 |
| 三、 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长期变化 | 第77-90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77页 |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77-89页 |
| 1、 胶州湾浮游植物时空格局的长期变化 | 第77-81页 |
| 2、 胶州湾浮游植物主要组成类群的变化 | 第81-83页 |
| 3、 胶州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 | 第83-89页 |
| 三、 小结 | 第89-90页 |
| 第八章 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 | 第90-99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 二、 结果 | 第91-97页 |
| 1、 浮游动物生物量的长期变化 | 第91-92页 |
| 2、 浮游动物丰度的长期变化 | 第92-94页 |
| 3、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变化 | 第94页 |
| 4、 浮游动物主要类群的长期变化 | 第94-97页 |
| 三、 讨论 | 第97-98页 |
| 四、 小结 | 第98-99页 |
| 结论 | 第99-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13页 |
|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13-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