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35页 |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 第15页 |
1.2 转Bt基因工程菌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转Bt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发展 | 第16-18页 |
1.4 转Bt基因棉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5 害虫对Bt毒素的抗性 | 第19页 |
1.6 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的抗性 | 第19-25页 |
1.6.1 室内Bt抗性品系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 | 第23-24页 |
1.6.2 大田害虫种群对转Bt基因作物的抗性 | 第24-25页 |
1.7 抗性治理策略 | 第25-30页 |
1.7.1 高剂量/庇护区策略 | 第26-27页 |
1.7.2 Bt作物的轮作策略 | 第27-28页 |
1.7.3 转入多种杀虫基因策略 | 第28-29页 |
1.7.4 特异性治理策略 | 第29页 |
1.7.5 低剂量表达和中剂量表达策略 | 第29-30页 |
1.7.6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 | 第30页 |
1.8 转基因棉花的抗性预防及治理策略的应用 | 第30-31页 |
1.9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31-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42页 |
2.1 棉铃虫抗性品系对MVPⅡWP的抗性水平 | 第35-36页 |
2.1.1 供试棉铃虫 | 第35页 |
2.1.2 供试药剂 | 第35页 |
2.1.3 棉铃虫对MVPⅡWP抗件水平的测定 | 第35页 |
2.1.4 棉铃虫对MVPⅡWP抗性遗传分析 | 第35-36页 |
2.2 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时空变化 | 第36-37页 |
2.2.1 供试棉铃虫 | 第36页 |
2.2.2 供试棉花 | 第36页 |
2.2.3 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时空变化测定 | 第36-37页 |
2.2.4 棉铃虫在转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的发生、为害情况调查 | 第37页 |
2.3 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表达 | 第37-38页 |
2.3.1 供试棉铃虫 | 第37页 |
2.3.2 供试棉花 | 第37页 |
2.3.3 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表达测定 | 第37-38页 |
2.4 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8-42页 |
2.4.1 棉铃虫取食转基因棉生长后期嫩叶及嫩蕾5d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 第38-39页 |
2.4.1.1 供试棉铃虫 | 第38页 |
2.4.1.2 供试棉花 | 第38页 |
2.4.1.3 棉铃虫取食转基因棉生长后期嫩叶和嫩蕾5d后的生长发育 | 第38-39页 |
2.4.2 棉铃虫在转基因棉、常规棉及玉米上的生长发育 | 第39-40页 |
2.4.2.1 供试棉铃虫 | 第39页 |
2.4.2.2 供试作物 | 第39页 |
2.4.2.3 棉铃虫在转基因棉、常规棉及玉米上的生长发育 | 第39-40页 |
2.4.2.3.1 棉铃虫在新棉33~B不同生育期叶片上的发育 | 第39页 |
2.4.2.3.2 高抗棉铃虫在33~R和敏感棉铃虫在SM12上的发育 | 第39-40页 |
2.4.2.3.3 敏感品系棉铃虫在玉米上的生长发育 | 第40页 |
2.4.3 大田棉铃虫种群在转基因棉、常规棉及玉米上的生长发育 | 第40-42页 |
2.4.3.1 供试棉铃虫 | 第40页 |
2.4.3.2 供试棉花 | 第40页 |
2.4.3.3 大田棉铃虫种群在转基因棉、常规棉及玉米上的生长发育 | 第40-42页 |
2.4.3.3.1 大田棉铃虫种群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上的室内发育进度观察 | 第40页 |
2.4.3.3.2 大田棉铃虫种群在棉花和玉米上的田间发育进度调查 | 第40-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72页 |
3.1 棉铃虫抗性品系对21%MVPⅡWP的抗性 | 第42-43页 |
3.2 转基因棉对敏感品系棉铃虫的抗虫性时空变化 | 第43-52页 |
3.2.1 不同年份的33~B对敏感品系棉铃虫的抗虫性时空变化 | 第43页 |
3.2.2 单、双价转基因棉对敏感品系棉铃虫的抗虫性时空变化 | 第43-46页 |
3.2.3 转基因棉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 | 第46-52页 |
3.2.3.1 单、双价转基因棉对高抗品系棉铃虫的抗虫性 | 第46-47页 |
3.2.3.2 单、双价转基因棉对不同抗性水平棉铃虫的抗虫性 | 第47-50页 |
3.2.3.3 棉铃虫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田的发生为害 | 第50-52页 |
3.3 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表达 | 第52-62页 |
3.3.1 33~R对棉铃虫的抗虫性表达 | 第52-56页 |
3.3.2 99~B和ZM29对棉铃虫的抗虫性表达 | 第56-59页 |
3.3.3 双价棉ZM41和SGK321对棉铃虫的抗虫性表达 | 第59-62页 |
3.4 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尘长发育的影响 | 第62-72页 |
3.4.1 棉铃虫取食33~B生长后期嫩叶及嫩头5d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 第62页 |
3.4.2 棉铃虫在转基因棉、常规棉及玉米上的生长发育 | 第62-68页 |
3.4.2.1 棉铃虫在33~R不同生育期叶片上的生长发育 | 第62-66页 |
3.4.2.2 高抗棉铃虫在33~B和敏感棉铃虫在SM12上的生长发育 | 第66页 |
3.4.2.3 敏感品系棉铃虫在玉米不同幼嫩组织上的发育 | 第66-68页 |
3.4.3 大田棉铃虫种群在转基因棉、常规棉及玉米上的生长发育 | 第68-72页 |
3.4.3.1 大田棉铃虫种群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上的室内发育进度观察 | 第68-69页 |
3.4.3.2 大田棉铃虫种群在转基因棉、常规棉和玉米田的生长发育 | 第69-72页 |
3.4.3.2.1 大田2代棉铃虫在转基因棉、常规棉和玉米田的生长发育 | 第69页 |
3.4.3.2.2 大田4代棉铃虫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田的生长发育 | 第69-72页 |
4 讨论 | 第72-77页 |
4.1 高剂量/庇护区策略的三个假设条件 | 第72-74页 |
4.2 转双价基因棉作为抗性治理策略的可能性 | 第74页 |
4.3 对我国转Bt基因棉抗性治理的建议 | 第74-77页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