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沧浪诗话》的接受理论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一、 引言第9-12页
二、 《沧浪诗话》的历史接受语境第12-21页
 (一) 文学接受的滥觞--自先秦至汉的文学接受第13-15页
 (二) 文学接受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接受第15-17页
 (三) 文学接受的活跃与理性化--唐宋的文学接受第17-21页
三、 《沧浪诗话》中的接受理论第21-34页
 (一) 熟参-识-妙悟:审美接受主体条件论第21-26页
  1 妙悟第21-24页
  2 识第24-25页
  3 熟参第25-26页
 (二) “别材”与“别趣”:文学接受的审美本性论第26-29页
  1 别材第26-28页
  2 别趣第28-29页
 (三) “盛唐气象”与“入神”:文学接受审美功能论第29-34页
  1 盛唐气象的含义第30-31页
  2 盛唐气象的内涵第31-32页
  3 入神第32-34页
四、 《沧浪诗话》的现代审美意义第34-38页
 (一) 中西对话的平台建构第34-36页
 (二) 文学作品阐释的多样性第36-38页
注释第38-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4-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人权会计的基本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