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管理(劳动保护管理)论文--安全组织与管理机构论文

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0 前言第7-9页
 0.1 问题的提出第7页
 0.2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7页
 0.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7-9页
1 安全管理概述第9-22页
 1.1 安全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9-10页
 1.2 安全管理的含义及任务第10-13页
  1.2.1 安全管理的含义第10页
  1.2.2 安全管理的任务第10-13页
 1.3 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第13-16页
 1.4 安全、事故及相关概念辨析第16-22页
  1.4.1 安全、危害与危险的含义第16-17页
  1.4.2 事故与损失的定义第17页
  1.4.3 事故与损失的关系第17-18页
  1.4.4 事故的分类第18-20页
  1.4.5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第20-22页
2 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2-27页
 2.1 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第22-23页
 2.2 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3-27页
  2.2.1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第23-25页
  2.2.2 企业外部管理环境的问题第25-27页
3 构建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第27-38页
 3.1 对现代安全管理的认识第27-28页
  3.1.1 管理思想现代化第27页
  3.1.2 管理人才现代化第27页
  3.1.3 管理方法现代化第27-28页
  3.1.4 管理体制现代化第28页
  3.1.5 管理手段现代化第28页
 3.2 安全生产规律与现代安全管理原则第28-34页
  3.2.1 安全生产五规律第28-29页
  3.2.2 安全科学管理的组织原则第29-30页
  3.2.3 防止事故五原则第30-34页
 3.3 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架构第34-38页
  3.3.1 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第34-35页
  3.3.2 现代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四个特点第35-36页
  3.3.3 创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第36-38页
4 树立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第38-45页
 4.1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第38-41页
 4.2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主要内容第41-42页
 4.3 树立和加强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措施第42-45页
  4.3.1 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指导思想第42-43页
  4.3.2 确立组织领导的新观念第43页
  4.3.3 培训和教育是更新全体员工安全理念的重要手段第43-45页
5 创建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第45-57页
 5.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第45-46页
 5.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第46-47页
 5.3 层层落实市场经济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第47-48页
 5.4 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第48-52页
  5.4.1 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第48-50页
  5.4.2 安全教育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50-52页
 5.5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检查制度第52-54页
 5.6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制度第54-57页
  5.6.1 重新修订安全考核制度和办法第54-55页
  5.6.2 实施持续激励法第55页
  5.6.3 其他的奖罚措施第55-57页
6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采用第57-75页
 6.1 实现动态的全面安全管理第57-60页
  6.1.1 开展动态的全面安全目标管理第57-58页
  6.1.2 全员安全管理第58-59页
  6.1.3 全过程安全管理第59页
  6.1.4 全方位安全管理第59-60页
 6.2 重视系统安全管理第60-68页
  6.2.1 系统安全管理的含义、特点、内容及任务第60-62页
  6.2.2 生产系统中的危害源及相关因素辨识第62-66页
  6.2.3 系统危险性及其评价第66-68页
 6.3 重视运用安全心理学第68-71页
  6.3.1 安全心理学的定义第68-69页
  6.3.2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第69-70页
  6.3.3 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第70-71页
  6.3.4 克服不安全心理的措施第71页
 6.4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第71-73页
  6.4.1 工艺过程标准化第72页
  6.4.2 基础台账标准化第72页
  6.4.3 安全考核的标准化第72-73页
 6.5 开展定置管理,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第73页
 6.6 构建应急处理机制第73-74页
 6.7 实施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第74页
 6.8 加强对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第74-75页
7 现代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宏微观对策研究第75-78页
 7.1 宏观政策第75页
  7.1.1 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监督机制第75页
  7.1.2 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中介组织的作用第75页
 7.2 微观对策第75-78页
  7.2.1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安全管理第75-76页
  7.2.2 重视安全技术的创新第76页
  7.2.3 建立安全事故保险第76页
  7.2.4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企业安全文化第76-78页
结论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附录一 以“零”为目标的杜邦公司安全管理模式分析第82-84页
附录二 易违章人员分析第84-86页
附录三 易违章时间分析第86-87页
附录四 易违章工序分析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材料中针状碳化物在低铬白口铸铁中的遗传效应
下一篇:基于RTLinux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