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6页 |
表格清单 | 第16-17页 |
符号列表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0页 |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 第20-21页 |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20页 |
·拉曼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拉曼光谱的应用 | 第21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第21-23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近红外光谱的应用 | 第22-23页 |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比较 | 第23-24页 |
·谷物近红外光谱仪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 第24-25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8-37页 |
内容提要 | 第28页 |
·仪器设备 | 第28-30页 |
·拉曼光谱仪的介绍 | 第28-29页 |
·蔡司光谱仪的介绍 | 第29页 |
·尼高力光谱仪的介绍 | 第29-30页 |
·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异常样本的剔除方法 | 第31页 |
·光谱预处理和波长选择方法 | 第31-33页 |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31-33页 |
·波长选择方法 | 第33页 |
·模式识别定性方法 | 第33-34页 |
·系统聚类分析 | 第33-34页 |
·传统的判别方法 | 第34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34页 |
·定量校正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仪器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 第37-44页 |
内容提要 | 第37页 |
·拉曼光谱仪采集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 第37-39页 |
·激光功率对拉曼光谱的影响 | 第37-38页 |
·光圈大小对拉曼光谱的影响 | 第38页 |
·曝光时间对拉曼光谱的影响 | 第38-39页 |
·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 第39-43页 |
·扫描次数对近红外光谱的影响 | 第39-41页 |
·分辨率对近红外光谱的影响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拉曼光谱技术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选择 | 第44-56页 |
内容提要 | 第44页 |
·转基因稻米的拉曼光谱定性分析 | 第44-49页 |
·光谱采集 | 第44页 |
·异常光谱的剔除与样品集的划分 | 第44-45页 |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第45-48页 |
·特征波长的选取与模型 | 第48-49页 |
·转基因稻米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 第49-54页 |
·光谱采集 | 第49-50页 |
·异常光谱的剔除与样品集的划分 | 第50页 |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第50-53页 |
·特征波长的选取与模型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选择 | 第56-67页 |
内容提要 | 第56页 |
·转基因稻谷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 第56-61页 |
·光谱采集 | 第56页 |
·异常光谱的剔除与样品集的划分 | 第56-57页 |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第57-61页 |
·转基因稻谷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 第61-66页 |
·光谱采集 | 第61页 |
·异常光谱的剔除与样品集的划分 | 第61-62页 |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不同年份的转基因稻谷及其亲本的鉴别 | 第67-74页 |
内容提要 | 第67页 |
·光谱采集 | 第67-68页 |
·异常光谱的剔除与样品集的划分 | 第68-69页 |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第69-73页 |
·系统聚类分析 | 第69-70页 |
·判别分析 | 第70页 |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第70-71页 |
·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转基因水稻叶中的应用 | 第74-83页 |
内容提要 | 第74页 |
·InGaAs检测器和Si检测器在定性鉴别中的应用 | 第74-77页 |
·光谱采集 | 第74-75页 |
·异常光谱的剔除与样品集的划分 | 第75-76页 |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第76-77页 |
·转基因水稻叶片的定量分析 | 第77-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八章 动态试验平台的设计与优化 | 第83-92页 |
内容提要 | 第83页 |
·硬件系统的设计 | 第83-88页 |
·光学系统 | 第83-87页 |
·机械系统 | 第87页 |
·电子系统 | 第87-88页 |
·采集软件的优化 | 第88页 |
·仪器的操作方法 | 第88页 |
·系统的应用 | 第88-91页 |
·异常光谱的剔除与样品集的划分 | 第89页 |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内容提要 | 第92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2-9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4-95页 |
·研究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作者简历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