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2页 |
摘要 | 第12-15页 |
Abstract | 第15-19页 |
第一章 气雾栽培在蔬菜生产中应用的现状及其进展 | 第19-34页 |
·气雾栽培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气雾栽培的构成 | 第21-23页 |
·气雾栽培的特点及其应用 | 第23-28页 |
·气雾栽培营养液的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3-34页 |
第二章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雾培生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34-45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35页 |
·硝酸盐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 第36页 |
·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 | 第36页 |
·DPPH(1,1-diphenyl-2-picrydrazyl,二苯代苦味酰基) | 第36-37页 |
·FRAP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 第37页 |
·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 第37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7页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根系活力测定 | 第38页 |
·其它指标的测定 | 第3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不同配方营养液的pH变化 | 第38-39页 |
·营养液配方对雾培生菜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 | 第39页 |
·营养液配方对雾培生菜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营养液配方对雾培生菜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营养液配方对雾培生菜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第三章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差异 | 第45-54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46页 |
·测定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根系生长的差异 | 第46-47页 |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根系活力的差异 | 第47页 |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差异 | 第47-48页 |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叶片SPAD值和光合作用的差异 | 第48-49页 |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差异 | 第49页 |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 | 第49-50页 |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体内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差异 | 第50-51页 |
·不同供氮水平下雾培与水培生菜抗氧化能力的差异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第四章 供氮水平对雾培生菜产量、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54-62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55页 |
·全氮的测定 | 第55页 |
·多酚提取及测定 | 第55-56页 |
·类黄酮测定 | 第56页 |
·其它指标的测定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供氮水平对雾培生菜生物量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供氮水平对雾培生菜硝酸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供氮水平对雾培生菜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供氮水平对雾培生菜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2页 |
第五章 供氮形态对雾培生菜产量、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62-70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页 |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63页 |
·测定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硝铵比对雾培生菜生物量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硝铵比对雾培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4页 |
·硝铵比对雾培生菜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硝铵比对雾培生菜体内抗氧化物质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硝铵比对雾培生菜叶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67页 |
·讨论 | 第67-70页 |
第六章 采收前氮素供应方式对雾培生菜产量、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70-77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71页 |
·测定方法 | 第71-7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采收前供氮方式对雾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 第72页 |
·采收前供氮方式对雾培生菜叶片和茎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72-73页 |
·采收前供氮方式对雾培生菜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采收前供氮方式对雾培生菜叶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74页 |
·讨论 | 第74-7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77-7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77-78页 |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