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获得及其抗虫性与生理生化特征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11-35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1-35页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1-18页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2-13页
     ·遗传转化方法第13-17页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第13-15页
       ·外源基因的直接导入法第15-17页
     ·转基因农作物应用概况第17-18页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第18-28页
     ·研究概况第18-20页
     ·报告基因及标记基因第20-21页
     ·主要目的基因及其应用第21-28页
       ·抗除草剂基因第21-23页
       ·抗虫基因第23-25页
       ·抗病基因第25-27页
       ·雄性不育基因第27-28页
     ·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第28页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28-32页
     ·我国棉花发展概况第28-30页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概况第30-32页
     ·转基因抗虫棉应用现状第32页
   ·选题依据第32-35页
第二部分 正文第35-107页
 第二章 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及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获得第35-58页
   ·材料和方法第35-48页
     ·材料第35-36页
     ·方法第36-48页
       ·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第36-39页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第39-43页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植株的筛选与鉴定第43-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57页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第48-54页
       ·不同浓度农杆菌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第48-49页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作用第49页
       ·胚性愈伤及胚状体的诱导第49-50页
       ·再生苗的诱导、培养和嫁接第50-51页
       ·再生植株的卡那霉素筛选与初步鉴定第51-53页
       ·转化周期与转化率第53-54页
     ·花粉管通道法获得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第54-55页
       ·抗虫转化植株的筛选第54-55页
       ·抗虫单株的获得第55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材料分子检测第55-57页
       ·双价基因抗虫材料的PCR检测第55-56页
       ·双价基因抗虫材料的Southern检测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遗传分析第58-76页
   ·材料和方法第58-61页
     ·材料第58-59页
       ·受体棉花品种(系)第58-59页
     ·方法第59-61页
       ·Bt杀虫晶体蛋白的ELISA检测第59-60页
       ·卡那霉素抗性鉴定第60页
       ·室内生物检测第60-61页
       ·抗棉铃虫性鉴定分级标准第61页
   ·结果与分析第61-74页
     ·不同世代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材料的抗性分离情况第61-65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不同发育时期的抗虫性分析第65-67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相同时期不同器官的抗虫性分析第67-68页
     ·不同龄期棉铃虫幼虫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敏感性分析第68-69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对不同世代棉铃虫的敏感性分析第69-71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Bt杀虫蛋白ELISA检测第71-74页
   ·小结第74-76页
 第四章 环境条件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影响第76-81页
   ·材料和方法第76-77页
     ·材料第76页
     ·方法第76-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80页
     ·温度变化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影响第77-78页
     ·干旱处理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影响第78-79页
     ·盐碱条件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影响第79-80页
   ·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生理生化特征第81-93页
   ·材料与方法第82-85页
     ·材料第82页
       ·棉花品种(系)第82页
     ·方法第82-85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抗氧化系统酶及生理生化物质测定第82-84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植物内源激素及叶绿素含量测定第84-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92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叶片MDA含量和SOD、POD、CAT酶活性第85-89页
       ·MDA含量第85-86页
       ·SOD、CAT、POD活性第86-89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不同时期脯氨酸含量变化第89-90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变化第90-91页
     ·各品种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第91-92页
   ·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纤维特异性变化第93-99页
   ·材料与方法第93-94页
     ·棉花品种(系)第93页
     ·方法第93-94页
   ·结果与分析第94-98页
   ·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讨论第99-105页
   ·农杆菌介导法高效转化棉花技术优化第99-100页
   ·花粉管通道法高效转化棉花技术优化第100-101页
   ·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第101-102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获得与筛选鉴定第102-103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第103页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第103-104页
   ·环境条件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影响第104-105页
 第八章 结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作者简历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
下一篇: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权益诉讼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