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公司论文

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

前言第1-11页
第一章 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1-17页
 一、 本文公司治理绩效的界定第11-12页
 二、 本文董事会结构的相关概念释义第12-17页
  (一) 外部董事的界定、分类与质量评估第13-14页
  (二) “独立性”在法理上的界定第14页
  (三) “二重性”的界定与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和环境依赖理论的观点第14-15页
  (四) 董事会下属委员会的重要变迁、职能和质量评估第15-17页
第二章 董事会结构的起因、变迁和比较研究第17-33页
 一、 董事会结构的起因第17页
 二、 董事会结构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三、 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第18-19页
 四、 英美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主导董事会结构制度变迁的原因第19-23页
  (一) 资本市场上利益冲突激化的体现第20-22页
   1 、 上市公司舞弊与破产事件第20-21页
   2 、 英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大幅度上升与业绩不相关第21-22页
   3 、 机构投资者的利益驱动第22页
  (二) 变迁能够导致潜在利润第22-23页
   1 、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显示:合理的董事会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和外部融资规模第22-23页
   2 、 对公司控制权市场作用的怀疑和争论第23页
 五、 董事会结构的比较研究第23-27页
  (一) 英国与美国第23-24页
  (二) 德国第24-25页
  (三) 日本第25-27页
 六、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变迁的历程第27页
 七、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变迁的特点第27-33页
  (一) 变迁在1999年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推行,源于董事会结构“大股东控制模式”和“内部人控制模式”导致资本市场上利益冲突极度激化第27-28页
  (二) 变迁始终以股东作为董事会结构的主体第28-29页
   1 、 在制定程序中,由政府作为大股东的代表直接制定第28-29页
   2 、 董事会的主体仍然是股东代表,并且至少要求有一名中、小股东的代表第29页
   3 、 不强调完全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结构第29页
   4 、 总经理非职业性,仍然由政府作为国有大股东代表任命第29页
  (三) 由于会计准则单维度治理的局限性,变迁越来越关注信息系统支持第29-30页
  (四) 变迁仍然存在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实施非有效性第30-33页
   1 、 造成监事会职能虚化的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实施非有效性第30-31页
   2 、 独立董事制度的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实施非有效性第31-33页
第三章 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研究综述和评价第33-40页
 一、 国外研究结论的综述与评价第33-34页
  (一) 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具有相关性的结论第33页
  (二) 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不具有相关性的结论第33-34页
 二、 国外回归研究方法的综述与评价第34-38页
  (一) 研究模型的选用第34-37页
  (二) 混合研究的方法第37页
  (三) 变量的界定第37-38页
 三、 国内的研究成果与评价第38-40页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第40-57页
 一、 基本假设第40-41页
 二、 回归模型的选用和变量的界定第41-43页
 三、 样本数据的来源第43页
 四、 董事会结构等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43-45页
 五、 相关性分析第45-50页
 六、 回归分析第50-53页
 七、 结论和建议第53-57页
尾注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振荡反应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