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司法大众化之比较研究
| 前言 | 第1-10页 |
| 一、 西方司法大众化的运作机制 | 第10-23页 |
| (一) 审判组织 | 第10-16页 |
| 1. 陪审制度 | 第10-12页 |
| 2. 治安法官制度 | 第12-13页 |
| 3. 制度价值 | 第13-16页 |
| (二) 诉讼原则 | 第16-18页 |
| 1. 公开审判原则 | 第16页 |
| 2. 辩论原则 | 第16-17页 |
| 3. 遵循先例原则 | 第17-18页 |
| 4. 证据开示制度 | 第18页 |
| (三) 社会力量 | 第18-23页 |
| 1. 公众反响 | 第19-20页 |
| 2. 新闻媒体 | 第20-13页 |
| 3. 制度价值 | 第13-23页 |
| 二、 司法大众化的价值 | 第23-33页 |
| (一) 促进政治民主 | 第23-26页 |
| (二) 树立司法权威 | 第26-28页 |
| (三) 监督司法权力 | 第28-30页 |
| (四) 尊重民间智慧 | 第30-33页 |
| 三、 中国司法大众化概况 | 第33-47页 |
| (一) 发展脉络 | 第33-37页 |
| 1. 初期的萌芽 | 第33-34页 |
| 2. 阶段性停滞 | 第34-35页 |
| 3. 良性发展 | 第35-37页 |
| (二) 运行机制 | 第37-40页 |
| 1. 人民陪审员制度 | 第37-38页 |
| 2. 人民调解制度 | 第38-39页 |
| 3. 社会舆论 | 第39-40页 |
| (三) 现存问题 | 第40-47页 |
| 1. 观念上的误区 | 第40-42页 |
| 2. 实践中的偏差 | 第42-43页 |
| 3. 社会监督不力 | 第43-46页 |
| 4. 司法观的冲突 | 第46-47页 |
| 四、 中国司法大众化的改革 | 第47-56页 |
| (一)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 第48-50页 |
| (二) 改革现行司法制度 | 第50-54页 |
| (三) 完善司法监督体系 | 第54-56页 |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