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第一章: 关于职工持股问题的理论探讨 | 第6-18页 |
| 一、 理论分析基础——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 第6-9页 |
| 二、 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方式变革的推动 | 第9-17页 |
| 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职工持股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职工持股理论的历史追溯 | 第18-31页 |
| 一、 早期的合作制、股份制思想 | 第18-19页 |
| 二、 马克思的股份制和“合作工厂”理论 | 第19-20页 |
| 三、 伯恩斯坦的“股份制中性论” | 第20-22页 |
| 四、 “股份制社会主义”思想 | 第22-27页 |
| 五、 美国的现代职工持股计划 | 第27-29页 |
| 六、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我国国企改革中的职工持股实践 | 第31-38页 |
| 一、 我国企业职工持股的探索历程 | 第31-34页 |
| 二、 当前我国职工持股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 第四章: 当前在我国建立职工持股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38-42页 |
| 一、 有利于在国有企业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39页 |
| 二、 有利于完善国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39-40页 |
| 三、 通过职工持股保持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主导地位 | 第40-41页 |
| 四、 关于通过职工持股减持国有股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