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间精密测量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与趋势 | 第9-12页 |
1.1.1 三维测量的需求与意义 | 第9-10页 |
1.1.2 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 三坐标测量机的分类和组成 | 第12-15页 |
1.2.1 三坐标测量机的分类 | 第12-14页 |
1.2.2 测量与控制系统 | 第14-15页 |
1.3 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及其效益 | 第15-16页 |
1.4 课题来源及应用目的 | 第16-20页 |
1.4.1 三坐标测量机在生产中使用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1.4.2 课题的来源及要求 | 第18页 |
1.4.3 对于课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 第18-20页 |
第2章 三坐标测量机 | 第20-31页 |
2.1 三坐标测量机的主机 | 第20-22页 |
2.1.1 材料 | 第21页 |
2.1.2 基座和结构 | 第21-22页 |
2.1.3 滚动导轨 | 第22页 |
2.2 光学标尺系统 | 第22-27页 |
2.3 倍频细分及数据采集卡 | 第27-29页 |
2.4 测量头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采集数据处理 | 第31-42页 |
3.1 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空间直线方程 | 第31-34页 |
3.1.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32-33页 |
3.1.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 第33-34页 |
3.2 两直线交点的求解或替代 | 第34-36页 |
3.3 空间坐标系转换 | 第36-38页 |
3.4 多元线性回归求解坐标变换参数 | 第38-41页 |
3.4.1 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 | 第38-39页 |
3.4.2 总体回归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及误差检定 | 第42-58页 |
4.1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 第42-46页 |
4.1.1 机构误差 | 第42-44页 |
4.1.2 热变形误差 | 第44页 |
4.1.3 检测误差 | 第44-45页 |
4.1.4 软件误差 | 第45-46页 |
4.1.5 采样策略 | 第46页 |
4.2 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 | 第46-48页 |
4.3 粗大误差的剔除及数据优化 | 第48-56页 |
4.3.1 肖维勒(Chauvenet)准则 | 第49-50页 |
4.3.2 狄克逊(Dixon)准则 | 第50-52页 |
4.3.3 多种算法的混合使用和迭代 | 第52-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软件编程与实现 | 第58-81页 |
5.1 软件开发工具简介 | 第58-59页 |
5.2 数据采集卡动态链接库 | 第59-60页 |
5.3 数据存储数据库 | 第60-63页 |
5.4 主界面各项功能 | 第63-76页 |
5.4.1 程序启动界面 | 第63-64页 |
5.4.2 主界面 | 第64页 |
5.4.3 主界面启动 | 第64-66页 |
5.4.4 数显部分 | 第66页 |
5.4.5 打开、新建文件 | 第66-68页 |
5.4.6 基本信息录入 | 第68页 |
5.4.7 数据采集 | 第68-71页 |
5.4.8 数据分析与结果计算 | 第71-76页 |
5.4.9 结果显示 | 第76页 |
5.5 坐标输入及转换测头界面 | 第76-77页 |
5.5.1 坐标输入 | 第76页 |
5.5.2 测头旋转 | 第76-77页 |
5.6 结果显示与报表界面 | 第77-80页 |
5.6.1 结果数据库显示 | 第77-78页 |
5.6.2 结果的图形显示 | 第78页 |
5.6.3 数据报表 | 第78-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实验分析及精度检验 | 第81-88页 |
6.1 单轴及空间精度实验及分析 | 第81-84页 |
6.2 三坐标测量系统对检具检测误差检定 | 第84-8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