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33页 |
2.1 菌株及质粒 | 第19-22页 |
2.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22-23页 |
2.3 抗生素 | 第23-24页 |
2.4 溶液、缓冲液和试剂 | 第24页 |
2.5 DNA沉淀 | 第24页 |
2.6 DNA溶液中蛋白质及RNA的去除 | 第24-25页 |
2.7 DNA的提取 | 第25-27页 |
2.8 质粒DNA的转化 | 第27页 |
2.9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28页 |
2.10 电透析法回收DNA片段 | 第28页 |
2.11 DNA连接 | 第28-29页 |
2.12 DNA自动测序系统测定DNA序列 | 第29页 |
2.13 三亲本接合(triparental conjugation) | 第29-30页 |
2.14 花生植株的致病性试验 | 第30页 |
2.1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30页 |
2.16 重组PCR(recombinent PCR) | 第30-31页 |
2.17 外切核酸酶Ⅲ缺失克隆的获得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包含花生寄主特异性毒性基因(hsv gene)的3.0 kb DNA片段的克隆 | 第33-41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pGX1439的亚克隆分析 | 第34-40页 |
3.3 结果 | 第40页 |
3.4 讨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花生寄主特异性毒性基因(hsv gene)启动子的定位 | 第41-52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PCR法获得ORF3中第一个ATG前可能的启动子片段的正反序列 | 第41-43页 |
4.3 PCR法获得ORF3中第二个ATG前可能的启动子片段的正反序列 | 第43-44页 |
4.4 PCR法获得Tn5-gusA5上gusA基因 | 第44-46页 |
4.5 利用重组PCR法将两个ATG前的正反方向序列与gusA报告基因相连接 | 第46-48页 |
4.6 将重组片段连接到载体pGEM-3Zf(+)上,构建pGX1+,pGX1-,pGX2+,pGX2- | 第48页 |
4.7 质粒pGX31+,pGX31-,pGX2+,pGX2-的构建 | 第48-49页 |
4.8 三亲本接合导入茄假单胞菌 | 第49-50页 |
4.9 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对启动子进行定位 | 第50-51页 |
4.10 结果 | 第51页 |
4.11 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茄青枯假单胞菌高效表达载体构建的前期工作 | 第52-67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T2015内源质粒的获得 | 第52-53页 |
5.3 T2015内源质粒序列的分析 | 第53-55页 |
5.4 讨论 | 第5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