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33页 |
1. 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 第10-26页 |
1.1 伪狂犬病简介 | 第10-13页 |
1.1.1 PR的临床特征 | 第10-12页 |
1.1.2 PR的流行情况与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2 伪狂犬病病原学 | 第13页 |
1.3 伪狂犬病毒PRV的分子生物学 | 第13-19页 |
1.3.1 PRV基因组结构 | 第14页 |
1.3.2 PRV的复制周期 | 第14-15页 |
1.3.3 PRV的基因转录 | 第15页 |
1.3.4 PRV的基因产物 | 第15-17页 |
1.3.5 PRV的与免疫有关的蛋白质 | 第17-18页 |
1.3.6 PRV的病毒蛋白在PRV毒力中的作用 | 第18页 |
1.3.7 PRV的隐性感染 | 第18-19页 |
1.4 伪狂犬病诊断方法 | 第19-22页 |
1.4.1 病原分离与实验动物感染 | 第19页 |
1.4.2 细胞培养 | 第19-20页 |
1.4.3 电镜检查 | 第20页 |
1.4.4 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20-22页 |
1.4.5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第22页 |
1.5 伪狂犬病免疫防制及疫苗应用 | 第22-26页 |
1.5.1 亚单位疫苗 | 第23页 |
1.5.2 基因缺失苗 | 第23页 |
1.5.3 病毒载体重组疫苗 | 第23-24页 |
1.5.4 基因免疫 | 第24-26页 |
2.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简介 | 第26-33页 |
2.1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的原理 | 第26页 |
2.2 胶体金标记技术的优点 | 第26-27页 |
2.3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2.4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 | 第28-29页 |
2.4.1 标记条件和影响因素 | 第28页 |
2.4.2 金标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 第28-29页 |
2.4.3 金标抗体的保存 | 第29页 |
2.5 金溶胶的标记范围 | 第29页 |
2.6 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应用 | 第29-33页 |
引言 | 第33-35页 |
实验: 银加强胶体金标记技术检测伪狂犬病毒的研究 | 第35-60页 |
1 材料 | 第35-37页 |
1.1 伪狂犬病毒标准株和参考毒株 | 第35页 |
1.2 PRV标准阳性、阴性血清 | 第35页 |
1.3 细胞 | 第35页 |
1.4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1.5 兔抗PRV IgG | 第35页 |
1.6 金标羊抗兔IgG | 第35页 |
1.7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1.7.1 细胞培养所需试剂 | 第35-36页 |
1.7.2 IgG分离纯化所需试剂 | 第36页 |
1.7.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需试剂 | 第36页 |
1.8 硝酸银显影液 | 第36-37页 |
1.9 20%Na_2S_2O_3定影液 | 第37页 |
1.10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2 方法 | 第37-49页 |
2.1 传代细27胞培养及病毒的增殖 | 第37-39页 |
2.1.1 BHK-21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第37-38页 |
2.1.2 PVR的增殖 | 第38页 |
2.1.3 病毒的纯化 | 第38页 |
2.1.4 纯化病毒的电镜观察 | 第38-39页 |
2.2 兔抗PRV高免血清的制备、IgG的提取及纯度鉴 | 第39-44页 |
2.2.1 兔抗PRV高免血清的制备 | 第39-40页 |
2.2.2 兔抗PRV IgG的提纯及纯度鉴定 | 第40-42页 |
2.2.3 金标羊抗兔IgG的制备 | 第42-44页 |
2.3 待检抗原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 第44-45页 |
2.3.1 人工感染实验动物病料的采集 | 第44页 |
2.3.2 伪狂犬病自然发病猪病料的采集 | 第44-45页 |
2.3.3 被检测材料的处 | 第45页 |
2.4 银加强胶体金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5-46页 |
2.5 SECGA最佳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46-48页 |
2.5.1 兔抗PRV IgG感作条件的测定 | 第46-47页 |
2.5.2 金标羊抗兔IgG作用条件的测定 | 第47-48页 |
2.5.3 其它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48页 |
2.6 SECGA检测PRV抗原的特异性实验 | 第48-49页 |
2.6.1 阻断试验 | 第48-49页 |
2.6.2 交叉反应实验 | 第49页 |
2.7 SECGA检测PRV抗原的敏感性测定 | 第49页 |
2.8 SECGA重复性试验 | 第49页 |
3 结果及分析 | 第49-55页 |
3.1 PVR的增殖与纯化 | 第49-51页 |
3.1.1 细胞病变 | 第49-50页 |
3.1.2 病毒纯化和电镜观察 | 第50-51页 |
3.1.3 病毒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51页 |
3.2 兔抗PRV IgG纯度鉴定及其含量测定 | 第51页 |
3.3 SECGA最佳试验条件的确定 | 第51-52页 |
3.4 SECGA检测PRV抗原特异性的检验结果 | 第52-53页 |
3.4.1 阻断实验 | 第52-53页 |
3.4.2 交叉实验 | 第53页 |
3.5 SECGA检测PRV抗原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 第53-54页 |
3.6 SECGA重复性实验结果 | 第54页 |
3.7 SECGA对样本的检测结果 | 第54-55页 |
3.8 SECGA与间接Dot-ELISA的比较试验结果 | 第55页 |
3.8.1 敏感性比较 | 第55页 |
3.8.2 对样本的检测比较 | 第55页 |
4 讨论 | 第55-59页 |
4.1 肢体金技术在检测动物病毒病的应用前景 | 第55-56页 |
4.2 关于PRV的提纯 | 第56页 |
4.3 关于SECGA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 第56-57页 |
4.4 关于胶体金溶液的存放 | 第57页 |
4.5 关于胶体金标记的稳定性 | 第57-58页 |
4.6 关于金标抗体的纯化 | 第58-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英文摘要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