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桥碰撞理论及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船桥碰撞研究背景和必要性 | 第8-9页 |
·船桥碰撞事故综述 | 第9-14页 |
·国外典型船撞桥事故 | 第9页 |
·我国的船撞桥事故 | 第9-10页 |
·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 | 第10-11页 |
·船桥碰撞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船撞桥风险分析 | 第14-17页 |
·船撞桥概率分析 | 第14页 |
·船撞桥后果分析 | 第14-16页 |
·船撞桥风险准则 | 第16页 |
·船撞桥碰撞力 | 第16-17页 |
·船舶与桥墩或防撞系统的能量吸收、碰撞损伤 | 第17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回顾与总结船撞桥问题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课题背景及目的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船桥碰撞机理的研究概况 | 第20-57页 |
·概述 | 第20-21页 |
·船桥碰撞理论 | 第21-26页 |
·米诺斯基碰撞理论 | 第21页 |
·沃辛碰撞理论 | 第21-22页 |
·汉斯–德鲁彻理论 | 第22-23页 |
·能量交换原理 | 第23-24页 |
·有限元模型理论 | 第24-25页 |
·其他研究成果 | 第25-26页 |
·船舶碰撞外部动力学 | 第26-42页 |
·船舶的运动方程 | 第26-28页 |
·附加质量理论 | 第28-33页 |
·碰撞运动的一般方程 | 第33-37页 |
·船桥撞击力的基本计算公式 | 第37-42页 |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42-55页 |
·非线性有限元软件的介绍 | 第42-43页 |
·非线性有限元控制方程 | 第43-45页 |
·计算中的沙漏控制 | 第45页 |
·显式时间积分 | 第45-49页 |
·接触与摩擦 | 第49-50页 |
·接触-碰撞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50-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风险分析 | 第57-75页 |
·概述 | 第57页 |
·项目背景 | 第57页 |
·大桥概况 | 第57页 |
·桥区自然条件 | 第57-58页 |
·通航环境 | 第58-59页 |
·港口 | 第58页 |
·航道 | 第58-59页 |
·桥区船舶交通观测及分析 | 第59-66页 |
·观测区域 | 第59页 |
·观测数据分析 | 第59-65页 |
·非通航孔区船舶流量发展预测 | 第65-66页 |
·非通航孔桥船撞风险评估 | 第66-74页 |
·美国AASHTO 指导规范 | 第66-69页 |
·非通航孔桥梁方案 | 第69-70页 |
·非通航孔船舶 | 第70-71页 |
·船撞非通航孔桥风险 | 第71-72页 |
·船撞非通航孔桥下部桥墩基础风险 | 第72-74页 |
·可接受风险准则 | 第74-75页 |
第四章 船桥碰撞数值仿真 | 第75-98页 |
·前言 | 第75-79页 |
·工程概况 | 第75-76页 |
·水文、通航条件 | 第76-78页 |
·影响船桥撞击力的因素及其确定 | 第78-7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79-88页 |
·仿真过程参数设置与控制 | 第79-83页 |
·碰撞工况的选取 | 第83页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83-88页 |
·船舶撞击作用下混凝土损伤仿真研究 | 第88-94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动力硬化帽模型 | 第89-91页 |
·HJC 混凝土模型 | 第91-93页 |
·几种本构模型的结果比较 | 第93-94页 |
·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船舶撞击力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非通航孔桥梁防撞措施研究 | 第98-107页 |
·水域交通安全状况 | 第98-99页 |
·桥区事故统计 | 第98页 |
·水域交通与事故特点 | 第98-99页 |
·影响辖区安全的因素 | 第99页 |
·防撞措施 | 第99-104页 |
·桥墩防撞装置 | 第99-102页 |
·桥梁主动防撞措施 | 第102-104页 |
·非通航孔桥梁防撞设施 | 第104-106页 |
·主动防撞 | 第104-105页 |
·被动防撞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107-109页 |
·主要结论 | 第107页 |
·对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著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