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泥沙预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7页 |
·水力学方法 | 第10-12页 |
·水文学方法 | 第12-15页 |
·水文学与水力学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16页 |
·潼关站现有含沙量预报方法 | 第16-17页 |
·本次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17-19页 |
·本次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次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5页 |
·研究区域简介 | 第19页 |
·河道特性 | 第19-21页 |
·龙门-潼关河段 | 第19-20页 |
·华县-潼关河段 | 第20-21页 |
·北洛河状头以下河段 | 第21页 |
·水沙特性 | 第21-23页 |
·水沙演进规律 | 第23-25页 |
·龙门-潼关河段 | 第23-24页 |
·华县-潼关河段 | 第24页 |
·北洛河状头以下河段 | 第24-25页 |
3 潼关站含沙量过程预报模型建模思路及要素的分析确定 | 第25-42页 |
·模型介绍 | 第25-28页 |
·模型来源 | 第25-26页 |
·模型在单河段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潼关站考虑流量沿程变化的不平衡输沙模型 | 第28页 |
·模型各要素的分析计算 | 第28-42页 |
·传播时间的确定 | 第28-36页 |
·传播时间的合理性分析 | 第36-39页 |
·假设断面水力要素的计算 | 第39-40页 |
·水流挟沙力的计算 | 第40页 |
·非均匀沙群体沉速ω_(ms)计算 | 第40-42页 |
4 潼关站考虑流量沿程变化的不平衡输沙实用模型的建立 | 第42-56页 |
·采用资料 | 第42页 |
·模型检验结果的评价指标 | 第42-43页 |
·参数α的率定及检验 | 第43-46页 |
·参数α的率定 | 第43页 |
·参数α的检验 | 第43-46页 |
·参数a、b的率定及检验 | 第46-54页 |
·参数a、b的率定 | 第46-50页 |
·应用模型的完善率定结果 | 第50-51页 |
·模型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4页 |
·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5 潼关站含沙量预报方法对比 | 第56-61页 |
·潼关站现有含沙量预报方法 | 第56-57页 |
·潼关站现有含沙量预报方法的对比 | 第57-6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