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一、西医学对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6-29页 |
1 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21页 |
·流感病毒结构和功能 | 第16-17页 |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突变特点 | 第17-18页 |
·流感病毒的增殖 | 第18-21页 |
2 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宿主细胞生理病理反应 | 第21-25页 |
·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 第21-24页 |
·流感病毒感染与氧自基损伤 | 第24页 |
·流感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 第24-25页 |
3 抗流感病毒药物 | 第25-29页 |
二、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1 中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 | 第29-31页 |
·病因病机 | 第29-30页 |
·治则治法 | 第30-31页 |
2 中药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机制研究 | 第31-32页 |
·直接抗病毒作用 | 第31页 |
·间接抗病毒机制 | 第31-32页 |
三、问题与展望 | 第32-34页 |
实验研究 | 第34-70页 |
一、金柴抗病毒胶囊防治流感药效学研究 | 第34-43页 |
实验1 金柴抗病毒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模型的影响 | 第34-39页 |
·材料 | 第34-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实验2 金柴抗病毒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免疫低下小鼠肺炎模型的影响 | 第39-43页 |
·材料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二、金柴抗病毒胶囊抗流感病毒作用机理研究 | 第43-70页 |
实验1 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病毒吸附的影响 | 第43-48页 |
·材料 | 第43-44页 |
·方法 | 第44-46页 |
·结果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实验2 金柴抗病毒胶囊胶囊对细胞-病毒膜融合的抑制实验 | 第48-52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0页 |
·结果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实验3 金柴抗病毒胶囊胶囊对病毒转录与复制的影响 | 第52-55页 |
·材料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实验4 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病毒释放的影响 | 第55-57页 |
·材料 | 第55页 |
·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实验5 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病毒载量及IFN-γ mRNA的影响 | 第57-64页 |
·材料 | 第57页 |
·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 | 第58-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实验6 金柴抗病毒胶囊对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的影响 | 第64-70页 |
·材料 | 第64页 |
·方法 | 第64-67页 |
·结果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8页 |
1 "早期治疗,截断病势,防止传变"是治疗流感的关键 | 第70页 |
2 透邪解毒法理论与组方依据 | 第70-71页 |
3 透邪解毒法的特点 | 第71-73页 |
4 实验方法探讨 | 第73-75页 |
·小鼠肺炎模型 | 第73页 |
·MDCK细胞模型 | 第73页 |
·实验指标的选择 | 第73-75页 |
5 金柴抗病毒胶囊防治流感的作用 | 第75页 |
6 金柴抗病毒胶囊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 | 第75-76页 |
7 理论与实验相互印证—金柴抗病毒胶囊防治流感优势 | 第76页 |
8 问题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介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