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人 | 第11页 |
·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人提供了思想指导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和谐人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和谐人的概念与内涵 | 第12-13页 |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塑造和培养和谐人的方法 | 第13-14页 |
·和谐社会和和谐人的关系 | 第14页 |
·目前和谐人研究的不足与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目前和谐人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和谐人的内涵 | 第17-24页 |
·和谐的内涵 | 第17-20页 |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探究 | 第17-18页 |
·西方社会和谐思想的发展 | 第18-19页 |
·和谐内涵的现代界定 | 第19-20页 |
·和谐人的内涵 | 第20-24页 |
·和谐人的定义 | 第20页 |
·和谐人的内容 | 第20-22页 |
·和谐人的特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和谐人实现的障碍与和谐人的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和谐人实现的障碍 | 第24-27页 |
·人与自然的冲突—生态危机 | 第24-25页 |
·人自身心灵冲突—精神危机 | 第25页 |
·人与人的冲突—人际危机 | 第25-26页 |
·人与社会的冲突—社会危机 | 第26-27页 |
·和谐人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和谐人的实现途径 | 第30-39页 |
·和谐人实现的社会条件 | 第30-33页 |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为和谐人的实现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 | 第30-31页 |
·推进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拓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和谐人实现的关键所在 | 第31-32页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和谐人实现的重要保障 | 第32页 |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是实现和谐人的重要条件 | 第32-33页 |
·和谐人实现的教育机制 | 第33-36页 |
·学校教育 | 第33-34页 |
·家庭教育 | 第34-35页 |
·社会教育 | 第35-36页 |
·和谐人实现的自律机制 | 第36-39页 |
·培养和谐的观念,做到内心和谐 | 第36-37页 |
·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做到内省与慎独 | 第37页 |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缔造和谐行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和谐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 第39-43页 |
·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件,与和谐社会具有统一性 | 第39-40页 |
·和谐人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 第40-41页 |
·和谐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前提和基础 | 第41页 |
·和谐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