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F-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我国污水处理现状 | 第10-11页 |
| ·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1-13页 |
| ·厌氧处理的四阶段理论 | 第13页 |
| ·两段厌氧处理工艺 | 第13-15页 |
| ·两段厌氧处理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 ·两段厌氧处理的特点 | 第14页 |
| ·相分离的实现方法 | 第14-15页 |
| ·产酸相对产甲烷相的影响 | 第15页 |
|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 | 第15-17页 |
| ·UASB反应器的优势 | 第15-16页 |
| ·UASB反应器的影响因素 | 第16页 |
| ·UASB反应器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后续好氧处理工艺 | 第17-18页 |
| ·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选题背景 | 第18页 |
|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 ·试验平台设计 | 第20-22页 |
| ·设计思路 | 第20页 |
| ·试验装置 | 第20-21页 |
| ·进水方式 | 第21-22页 |
| ·工艺流程 | 第22页 |
| ·试验用水、接种污泥 | 第22-23页 |
| ·试验用水 | 第22-23页 |
| ·厌氧接种污泥 | 第23页 |
| ·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 ·检测方法 | 第24-30页 |
| ·TP的检测方法 | 第24-26页 |
| ·氨氮的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 ·TN的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 ·其他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UASF-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生活污水 | 第30-46页 |
| ·UASF处理工艺 | 第30-39页 |
| ·UASF的快速启动条件研究 | 第30-35页 |
| ·UASF稳定运行时COD的去除效果 | 第35-38页 |
| ·UASF稳定运行对N、P的去除效果 | 第38-39页 |
|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 | 第39-43页 |
| ·生物膜的培养 | 第39页 |
|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COD的去除 | 第39-41页 |
|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SS的去除 | 第41页 |
|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N、P的去除 | 第41-43页 |
| ·UASF-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 | 第43-46页 |
| ·最优条件 | 第43-44页 |
| ·推荐工艺方案及工艺说明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UASF反应器机理分析 | 第46-52页 |
| ·厌氧处理污水的机理探讨 | 第46-49页 |
| ·吸附水解 | 第46页 |
| ·絮凝沉淀 | 第46-47页 |
| ·生物降解 | 第47-48页 |
|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动力学模型 | 第48-49页 |
| ·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及其形成机理 | 第49-52页 |
| ·物理特性 | 第49页 |
| ·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 | 第49-50页 |
| ·颗粒化过程 | 第50页 |
| ·UASF反应器中的厌氧污泥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