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我国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概述 | 第16-18页 |
·石油资源短缺、劣质化、轻质油品的需求 | 第16页 |
·煤炭资源与煤化工的发展 | 第16-17页 |
·油煤结合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劣质渣油加工的一些特点 | 第18-20页 |
·沥青质的处理 | 第18-19页 |
·重金属的处理 | 第19页 |
·杂质的脱除 | 第19-20页 |
·溶剂脱沥青的工艺的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 | 第20页 |
·我国溶剂脱沥青技术 | 第20-21页 |
·溶剂沥青工艺原料的处理及拓展 | 第21-24页 |
·劣质减渣热裂解 | 第22页 |
·劣质减渣掺炼外掺剂 | 第22-23页 |
·脱油沥青的出路 | 第23-24页 |
·油煤结合处理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劣质减渣掺炼粉煤的非加氢改质 | 第24页 |
·劣质减渣掺炼粉煤的加氢共处理 | 第24-25页 |
·劣质减渣掺炼高温煤焦油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高温煤焦油改质与利用 | 第26-27页 |
·超临界分离技术 | 第26页 |
·催化裂化技术 | 第26-27页 |
·加氢工艺技术 | 第27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9-40页 |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29-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劣质减渣的溶解度测定 | 第31页 |
·劣质减渣和高温煤焦油相容性考察 | 第31-32页 |
·酸乙酯常压脱沥青实验考察 | 第32页 |
·混合C_4溶剂脱沥青实验 | 第32-34页 |
·油品的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34页 |
·DAO饱和分、芳香分、胶质的性质考察 | 第34页 |
·DAO的催化裂化实验 | 第34-36页 |
·劣质减渣掺炼高温煤焦油的实沸点蒸馏实验 | 第36-37页 |
·劣质减渣掺炼高温煤焦油的延迟焦化实验 | 第37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7-40页 |
·基本性质测定 | 第37页 |
·元素分析 | 第37-38页 |
·油样金属含量测定 | 第38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页 |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38页 |
·煤颗粒形貌及尺寸分析 | 第38页 |
·比表面、孔容及孔径分析(BET法) | 第38页 |
·GC分析 | 第38-39页 |
·热重分析 | 第39页 |
·沥青性质分析 | 第39页 |
·紫外分析 | 第39-40页 |
第3章 劣质减渣在乙酸乙酯和混合C_4溶剂中溶解度测定 | 第40-50页 |
·劣质减渣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 | 第40-44页 |
·可靠性验证 | 第40-41页 |
·劣质减渣溶解度测定 | 第41-42页 |
·劣质减渣和乙酸乙酯溶解度参数的确定 | 第42-44页 |
·劣质减渣在C_4溶剂中溶解度 | 第44-49页 |
·劣质减渣的溶解度测定 | 第45页 |
·劣质减渣的溶解平衡模型 | 第45-46页 |
·劣质减渣的溶解度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劣质减渣与高温煤焦油的混合体系相容性考察 | 第50-67页 |
·掺炼高温煤焦油后原料的基本性质变化 | 第50-53页 |
·H/C比、密度及平均分子量 | 第51-52页 |
·残炭 | 第52页 |
·族组成 | 第52-53页 |
·混合原料的模拟蒸馏实验 | 第53-54页 |
·混合原料的实沸点蒸馏实验 | 第54-61页 |
·高温煤焦油的掺炼对劣质渣油蒸馏拔出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高温煤焦油的掺炼对馏分油性质的影响 | 第56-60页 |
·掺炼高温煤焦油对蒸馏过程的强化作用 | 第60-61页 |
·混合原料的共焦化实验 | 第61-66页 |
·操作条件优化 | 第61页 |
·产物性质分析 | 第61-63页 |
·劣质减渣与高温煤焦油的热失重行为研究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劣质减渣掺炼CT与粉煤对常压溶剂脱沥青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67-98页 |
·劣质减渣掺炼高温煤焦油常压溶剂脱沥青效果 | 第67-86页 |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67-73页 |
·DAO的性质 | 第73-80页 |
·DAO族组分的性质 | 第80-85页 |
·脱油沥青基本性质 | 第85-86页 |
·劣质减渣掺炼粉煤对常压溶剂脱沥青效果的影响 | 第86-96页 |
·煤颗粒度的考察 | 第86-88页 |
·不同煤种的考察 | 第88-89页 |
·粉煤添加量的考察 | 第89-92页 |
·油煤混合温度的对溶剂脱沥青效果的影响 | 第92-96页 |
·劣质减渣掺炼粉煤与高温煤焦油的脱沥青效果比较 | 第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第6章 劣质减渣掺炼高温煤焦油超临界C.溶剂脱沥青过程 | 第98-113页 |
·高温煤焦油掺炼量对脱沥青过程的影响 | 第98-100页 |
·DAO收率 | 第98-99页 |
·DAO的质量 | 第99-100页 |
·高温煤焦油掺炼量对DAO质量与收率之间关系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高温煤焦油掺炼量对DAO其他性质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平均分子量分布 | 第102-103页 |
·油-水界面张力 | 第103-104页 |
·红外谱图 | 第104-105页 |
·DAO的催化裂化性能 | 第105-109页 |
·产品分布 | 第105-106页 |
·汽、柴馏分性质 | 第106-108页 |
·掺炼高温煤焦油的几种工艺比较 | 第108-109页 |
·劣质渣油掺炼高温煤焦油后的改质 | 第109-112页 |
·FCC工艺对进料的要求 | 第109页 |
·劣质减渣掺炼高温煤焦油的溶剂脱沥青过程 | 第109-111页 |
·DOA的利用 | 第111-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7章 掺炼高温煤焦油改善溶剂脱沥青效果的机理研究 | 第113-124页 |
·原料流变特性 | 第113-116页 |
·流体流变特性 | 第113-115页 |
·粘度 | 第115-116页 |
·胶体结构变化 | 第116-121页 |
·胶体稳定性函数 | 第116-118页 |
·掺炼高温煤焦油后混合劣质渣油的稳定性 | 第118-119页 |
·原料的平均结构参数 | 第119-121页 |
·溶解度参数 | 第121-123页 |
·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