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花卉纹样数字浮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2 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研究 | 第13-27页 |
| ·中国传统花卉纹样概述 | 第13-15页 |
| ·历史渊源 | 第13-14页 |
| ·演变与发展 | 第14-15页 |
| ·题材选择 | 第15-18页 |
| ·时间范围界定 | 第15-16页 |
| ·图像范围界定 | 第16-18页 |
| ·表现形式 | 第18-22页 |
| ·按题材分类 | 第18-20页 |
| ·按样式分类 | 第20-22页 |
| ·艺术价值 | 第22-24页 |
| ·装饰价值 | 第22页 |
| ·美学价值 | 第22-24页 |
| ·文化内涵 | 第24-26页 |
| ·民族性 | 第24页 |
| ·宗教性 | 第24-25页 |
| ·哲学性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3 中国传统花卉纹样在数字浮雕中的应用 | 第27-49页 |
| ·现代数字浮雕技术概述 | 第27-29页 |
| ·兴起与发展 | 第27-28页 |
| ·数字浮雕的特色 | 第28-29页 |
| ·中国传统花卉纹样数字浮雕的艺术表达特点 | 第29-35页 |
| ·与传统手工浮雕艺术特色的比较 | 第29-31页 |
| ·与国外浮雕作品的比较 | 第31-35页 |
| ·二维图像研究 | 第35-40页 |
| ·人工形态构成法则 | 第35-38页 |
| ·平面装饰设计法则 | 第38-40页 |
| ·由二维花卉纹样到数字浮雕层次美的实现 | 第40-45页 |
| ·“以凹代凸法”和“高点一致法” | 第40-41页 |
| ·形体塑造法则 | 第41-45页 |
| ·造型设计的形态语义 | 第45-48页 |
| ·形态的语义表达 | 第45-46页 |
| ·木雕材料的语义表达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4 中国传统花卉纹样数字浮雕研究实例 | 第49-56页 |
| ·缠枝牡丹青花图设计方案实例 | 第49-50页 |
| ·选择青花纹样的原因 | 第49页 |
| ·青花纹样的主要题材 | 第49-50页 |
| ·青花缠枝牡丹纹样设计过程 | 第50-52页 |
|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第52-55页 |
|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 第52-53页 |
|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第53页 |
| ·在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5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
| 附录 B:中国传统花卉纹样图谱 | 第61-62页 |
| 附录 C:作者设计作品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