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遥远测量与遥远控制论文

基于数据压缩与GPRS的配变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第9-10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第10-11页
   ·本文结构第11-13页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第13-27页
   ·数据压缩第13-22页
     ·数据压缩的原理第13-15页
     ·数据压缩的分类第15-22页
       ·游程编码(RLC)第16-17页
       ·字典压缩编码(LZW)第17-19页
       ·算术编码(AC)第19-20页
       ·预测编码第20-21页
       ·哈夫曼编码(Huffman)第21-22页
   ·GPRS技术介绍第22-26页
     ·GPRS的主要技术特点第22-23页
     ·GPRS网络结构第23-24页
     ·GPRS的协议模型第24-25页
     ·GPRS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可行性分析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稳态录波数据的压缩第27-54页
   ·录波数据的特点第27页
   ·傅立叶变换与稳态录波数据压缩第27-30页
     ·傅立叶变换原理第27-29页
     ·FFT算法第29页
     ·压缩步骤第29-30页
   ·线性预测差分编码与录波数据压缩第30-35页
     ·线性预测差分编码的基本思想第30-31页
     ·一阶线性预测差分原理第31-34页
     ·一阶线性预测差分编码的实现第34-35页
   ·哈夫曼编码与录波数据压缩第35-42页
     ·傅立叶变换与哈夫曼编码第35-36页
       ·静态哈夫曼编码原理第35-36页
       ·数据构成与误差来源分析第36页
     ·线性预测差分编码与哈夫曼编码第36-42页
       ·静态奇偶哈夫曼编码原理第36-38页
       ·静态奇偶哈夫曼编码效率第38-41页
       ·采用静态奇偶哈夫曼编码对录波数据压缩的优点第41-42页
   ·仿真分析第42-53页
     ·仿真分析实例1第42-47页
       ·基于线性预测差分编码的录波数据压缩分析第44-45页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录波数据压缩实分析第45-47页
     ·仿真分析实例2第47-49页
       ·基于线性预测差分编码的录波数据压缩分析第48页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录波数据压缩实分析第48-49页
     ·仿真分析实例3第49-52页
       ·基于线性预测差分编码的录波数据压缩分析第50-51页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录波数据压缩实分析第51-52页
     ·压缩效果比较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暂态录波数据的压缩第54-75页
   ·小波变换原理第55-59页
     ·连续小波变换第55-56页
     ·离散小波变换第56-57页
     ·多分辨率分析与尺度函数第57-58页
     ·Mallat算法第58-59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据压缩方法第59-66页
     ·压缩原理第59-60页
     ·小波基和分解的阶数的选择第60-61页
     ·各级高频分量阀值的设置第61-62页
     ·熵编码方案设计第62-66页
       ·算法实现中的关键问题第62-64页
       ·编码流程第64-65页
       ·解码流程第65-66页
   ·基于傅立叶变换与小波变换的数据压缩方法第66-69页
     ·压缩原理第66-67页
     ·算法实现第67-69页
   ·仿真分析第69-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基于GPRS的监控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第75-94页
   ·基于GPRS的配变监控系统第75-77页
     ·系统功能概述第75页
     ·基于GPRS的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第75-77页
   ·系统通信方案第77-82页
     ·系统数据传输方式第77页
     ·监控中心接入方案第77-79页
     ·系统通信协议的选择第79-82页
   ·软件实现第82-87页
     ·系统软件结构第82-84页
     ·网络通信程序第84-86页
     ·数据库程序第86-87页
   ·GPRS远程数据传输测试与结果第87-93页
     ·测试过程第87-92页
     ·压缩前后通信效果的比较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7页
   ·总结第94-95页
   ·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导测量技术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算法的ZigBee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