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动态勘察技术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钻孔地质雷达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数字钻孔摄像技术及其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综述 | 第13-14页 |
·地下岩体工程钻孔地质雷达探测理论 | 第14-23页 |
·钻孔地质雷达探测的基本理论 | 第14-15页 |
·钻孔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与方法 | 第15-23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岩土介质中雷达波传播与衰减规律研究 | 第26-46页 |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 | 第26-33页 |
·电磁波波动方程 | 第26-29页 |
·偶极子天线的电磁场 | 第29-32页 |
·电磁波的时间场与射线方向 | 第32-33页 |
·岩土体材料的介电特性分析 | 第33-38页 |
·介质介电常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 第33-35页 |
·空气、水对岩土体材料介电特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高频电磁场中的岩土体电特性探讨 | 第36-38页 |
·电磁波在多层非均匀岩土体介质中传播规律研究 | 第38-45页 |
·雷达波在两种不同岩土介质交界面上的特性探讨 | 第38-42页 |
·雷达波在多层岩土体介质中的传播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钻孔地质雷达FDTD正演模型研究 | 第46-73页 |
·钻孔地质雷达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 | 第46-54页 |
·麦克斯韦方程的FDTD形式 | 第47-51页 |
·数值稳定性 | 第51页 |
·吸收边界条件 | 第51-53页 |
·钻孔地质雷达的FDTD激励源 | 第53-54页 |
·钻孔地质雷达FDTD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72页 |
·点状地质体的钻孔雷达响应数值模拟 | 第54-70页 |
·面状地质体的钻孔雷达响应数值模拟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钻孔雷达电磁波几何-物理模型研究 | 第73-84页 |
·钻孔地质雷达几何模型研究 | 第73-78页 |
·面状地质体几何模型 | 第73-75页 |
·点状地质体几何模型 | 第75-78页 |
·钻孔地质雷达反射截面分析 | 第78-83页 |
·面状地质体雷达反射截面 | 第78-81页 |
·点状地质体雷达反射截面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 | 第84-107页 |
·钻孔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与解释 | 第84-88页 |
·钻孔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 | 第84-85页 |
·钻孔地质雷达剖面图像的解译 | 第85-88页 |
·基于数字钻孔图像的结构面连通性研究 | 第88-97页 |
·钻孔间岩体结构面的延展性分析 | 第88-90页 |
·两两钻孔岩体结构面的相关性分析 | 第90-94页 |
·钻孔间岩体结构面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94-97页 |
·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的综合分析方法 | 第97-106页 |
·介电常数及波速估算新方法 | 第97-100页 |
·介电常数及波速的估算实例 | 第100-101页 |
·结构面倾向、倾角和延展性的确定 | 第101-104页 |
·结构面反射点实际位置的估算实例 | 第104-105页 |
·空洞的雷达剖面图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基于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的动态勘察技术 | 第107-130页 |
·基于钻孔地质雷达与数字钻孔摄像的动态勘察技术 | 第109-113页 |
·动态勘察技术的定义 | 第109页 |
·动态勘察技术的操作流程 | 第109页 |
·动态勘察技术方法研究 | 第109-113页 |
·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的综合应用 | 第113-129页 |
·数字摄像测试结果分析 | 第113-116页 |
·钻孔雷达测试结果分析 | 第116页 |
·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对比及数据融合 | 第116-129页 |
·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要求 | 第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7页 |
·主要结论 | 第130-13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1-132页 |
·展望 | 第132-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