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国际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1-15页 |
第一节 TRIPs协议有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原则规定 | 第11-12页 |
一、关于边境措施和海关保护 | 第11-12页 |
二、关于刑事程序的规定 | 第12页 |
三、关于国际合作 | 第12页 |
四、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例外的规定 | 第12页 |
第二节 TRIPs协议有关边境措施的具体规则 | 第12-15页 |
一、关于中止放行 | 第12-13页 |
二、关于申请 | 第13页 |
三、关于担保或与此相当的保障 | 第13页 |
四、对进口人及商品所有人的赔偿 | 第13页 |
五、检查权及获得信息权 | 第13页 |
六、依职权行为 | 第13页 |
七、侵权货物处置 | 第13-14页 |
八、微量进口豁免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制度框架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的产生背景及沿革 | 第15-16页 |
一、产生背景 | 第15页 |
二、发展沿革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一、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 | 第16页 |
二、保护范围 | 第16-17页 |
三、保护环节 | 第17页 |
四、备案制度 | 第17页 |
五、启动模式 | 第17-18页 |
六、担保和反担保制度 | 第18页 |
七、侵权行为认定 | 第18页 |
八、侵权货物处置 | 第18-19页 |
九、刑事责任 | 第19页 |
第三节 中国海关和上海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 第19-24页 |
一、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现状 | 第19-21页 |
二、上海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现状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的问题及建议 | 第24-44页 |
第一节 关于保护范围的争议 | 第24-26页 |
一、专利权是否该列入保护范围 | 第24-25页 |
二、关于保护范围是否该作扩大解释 | 第25-26页 |
三、关于地理标志 | 第26页 |
第二节 进出口环节适用海关保护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依职权启动模式的合理性问题 | 第28-30页 |
一、知识产权权利人放弃海关保护 | 第28-29页 |
二、知识产权权利人选择与侵权人和解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平行进口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一、平行进口的概念和特征 | 第30页 |
二、关于平行进口的各国规定 | 第30-31页 |
三、关于平行进口的思考 | 第31-32页 |
第五节 对外定牌加工侵权 | 第32-35页 |
一、相关案例 | 第32-33页 |
二、定牌加工的概念 | 第33页 |
三、关于定牌加工的理论分析 | 第33-34页 |
四、定牌加工在实践中的问题 | 第34-35页 |
五、关于定牌加工的相关建议 | 第35页 |
第六节 知识产权权利滥用 | 第35-38页 |
一、相关案例 | 第35-36页 |
二、权力滥用的概念、表现形式 | 第36页 |
三、权力滥用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 第36-37页 |
四、规制权力滥用的几点建议 | 第37-38页 |
第七节 刑事责任追究程序的完善 | 第38-40页 |
一、TRIPs协议及我国的相关规定 | 第38页 |
二、关于刑事责任追究的几个问题 | 第38-40页 |
三、相关建议 | 第40页 |
第八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建议 | 第40-44页 |
一、立法层面 | 第40-42页 |
二、执法层面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