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我国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引言第11-16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第12页
   ·文献综述第12-14页
     ·从理论上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分析探讨第12-13页
     ·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第13-14页
   ·论文贡献第14-16页
2. 《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历程第16-26页
   ·债务重组的定义第16页
   ·《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历程回顾第16-18页
     ·《债务重组》准则的首次制定第17页
     ·《债务重组》准则的01 年修订第17页
     ·《债务重组》准则的06 年修订第17-18页
   ·新《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必要性及现实条件第18-26页
     ·国际趋同的要求第18-19页
     ·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第19-21页
     ·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环境更加成熟第21-26页
3. 《债务重组》准则内容对比分析第26-36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比分析第26-31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概念第26-28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比分析第28-29页
     ·新准则重新引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第29-31页
   ·债务重组收益会计处理方式对比分析第31-36页
     ·债务重组收益会计处理第31页
     ·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收益的意义第31-36页
4. 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应用中的问题第36-43页
   ·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第36-37页
     ·债务公允价值的计量第37-38页
   ·盈余管理现象明显第38-43页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第38-40页
     ·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第40-43页
5. 对策建议第43-58页
   ·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建议第43-48页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第43-47页
     ·制定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操作指南第47页
     ·培育发展验证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第三方机构第47-48页
   ·针对盈余管理的建议第48-58页
     ·引入全面收益观点第49-50页
     ·建立多重监管指标体系第50-53页
     ·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第53-55页
     ·加大披露力度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后记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企业品牌延伸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