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主体及其历史演变 | 第10-21页 |
(一) 主体的界定 | 第10页 |
(二) 主体的历史演变 | 第10-21页 |
1、古代的本体论主体 | 第10-12页 |
2、中世纪:迷失在神学中的超验主体 | 第12-13页 |
3、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先验主体 | 第13-18页 |
4、近代旧唯物主义感性直观主体 | 第18-21页 |
二、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的形成 | 第21-31页 |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绝对精神”主体的批判和扬弃 | 第21-24页 |
(二)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主体”的批判与扬弃 | 第24-26页 |
(三) 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经历的三个阶段 | 第26-31页 |
三、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的基本内容 | 第31-40页 |
(一) 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 | 第31-36页 |
1、现实的人是自然的人与社会的人的统一 | 第31-33页 |
2、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人与实践的人的统一 | 第33-34页 |
3、现实的人是总体的人类与个体的人的统一 | 第34-36页 |
(二) 历史主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有机体 | 第36-37页 |
(三) 历史主体的特点:历史主体是不断生成的,历史主体永不消解 | 第37-40页 |
四、马克思历史主体的理想 | 第40-48页 |
(一)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历史主体的理想 | 第40-42页 |
(二) 马克思历史主体理想的最高状态——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 第42-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