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1 配位化学概述 | 第9-11页 |
| §2 配合物的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3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磁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4 配合物模拟生物酶水解磷酸酯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5 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含咪哗基团氨基酸衍生物的镍、钴、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引言 | 第20-54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20-25页 |
| §1.1 实验试剂与测试仪器 | 第20-21页 |
| §1.2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 | 第21-25页 |
| §1.3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25页 |
| §2 结果和讨论 | 第25-52页 |
| §2.1 晶体结构描述 | 第25-51页 |
| §2.2 红外光谱 | 第51-52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三章 含咪唑基团氨基酸衍生物的镍、钴、铜金属配合物的磁性研究 | 第54-70页 |
| §1 磁性概述 | 第54-59页 |
| §1.1 常见磁性类型 | 第54-55页 |
| §1.2 自旋角动量对磁矩的贡献 | 第55-56页 |
| §1.3 轨道角动量对轨道磁矩是否有贡献 | 第56页 |
| §1.4 旋—轨偶合对磁性的影响 | 第56页 |
| §1.5 磁化率和分子磁矩 | 第56-57页 |
| §1.6 电子顺磁波谱 | 第57-58页 |
| §1.7 g因子 | 第58-59页 |
| §2 配合物磁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 §2.1 配合物1的磁性 | 第59-60页 |
| §2.2 配合物2的磁性 | 第60-61页 |
| §2.3 配合物3的磁性 | 第61-62页 |
| §2.4 配合物4的磁性 | 第62-63页 |
| §2.5 配合物5的磁性 | 第63-64页 |
| §2.6 配合物6的磁性 | 第64-65页 |
| §2.7 配合物7的磁性 | 第65-66页 |
| §2.8 配合物8的磁性 | 第66-67页 |
| §2.9 配合物9的磁性 | 第67-68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四章 含咪唑基团氨基酸衍生物的镍、钻、铜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催化水解磷酸二酯的性质研究 | 第70-84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第一节 含咪唑基团氨基酸衍生物的镍、钴、铜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70-77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 §1.1 实验试剂与测试仪器 | 第70-71页 |
| §1.2 电化学 | 第71页 |
| §1.3 电喷雾质谱 | 第71页 |
| §2 结果和讨论 | 第71-77页 |
| §2.1 循环伏安实验结果 | 第71-75页 |
| §2.2 部分多核配合物电喷雾质谱结果 | 第75-77页 |
| 第二节 含咪唑基团氨基酸衍生物的镍、钴、铜金属配合物催化水解磷酸二酯性质研究 | 第77-84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77-80页 |
| §1.1 实验试剂与测试仪器 | 第78页 |
| §1.2 配体的pKa确定 | 第78-79页 |
| §1.3 实验筛选及数据处理 | 第79-80页 |
| §2 结果和讨论 | 第80-82页 |
| §2.1 模型化合物与BNPP的反应 | 第80-81页 |
| §2.2 反应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81页 |
| §2.3 模型化合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 §3 机理推测 | 第82-83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7页 |
| 附图 | 第97-10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103页 |
| 附件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