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知识产权权利的性质定位 | 第9-12页 |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基本属性 | 第12-16页 |
一、法定赔偿是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一项相对独立的制度,而不是一种赔偿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二、法定赔偿是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不是其他赔偿制度的补充 | 第13-14页 |
三、法定赔偿本质上仍然体现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赔偿性 | 第14-16页 |
第三章 知识产权适用法定赔偿的价值分析 | 第16-18页 |
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 | 第16页 |
二、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认定的难度 | 第16-17页 |
三、司法审判便利的需要 | 第17-18页 |
第四章 知识产权侵权适用法定赔偿的比较法研究 | 第18-21页 |
第五章 中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的发展 | 第21-24页 |
第六章 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适用原则 | 第24-28页 |
一、法定标准原则 | 第25页 |
二、全部赔偿原则 | 第25-26页 |
三、法官裁量赔偿原则 | 第26-28页 |
第七章 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适用条件 | 第28-31页 |
第八章 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适用方式 | 第31-34页 |
第九章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适用法定赔偿应考量酌定因素 | 第34-45页 |
一、侵害的具体对象的类型和价值 | 第36-37页 |
二、作品的市场价值 | 第37页 |
三、通常情况下权利人可能的损失或侵权人可能的获利 | 第37-38页 |
四、侵权情节 | 第38-39页 |
五、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 | 第39-41页 |
六、权利合理的收益报酬 | 第41页 |
七、权利人维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 第41-42页 |
八、计算的基准单位 | 第42-43页 |
九、侵权中对于人身权的损害 | 第43页 |
十、权利人提起侵权之诉的主观目的之所在 | 第43-45页 |
第十章 对知识产权适用法定赔偿制度体系的另类思考 | 第45-54页 |
一、侵权法中存在的损害不一定意味着必有赔偿 | 第45-46页 |
二、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额的多寡并非体现司法保护力度的强弱 | 第46-47页 |
三、法定赔偿之外的停止侵权的裁判意见被弱视和忽略,权利回复或者回转的司法适用力度羸弱 | 第47-48页 |
四、淡化法定赔偿补偿抑或惩罚的观念之争,明确法定赔偿具有惩罚性之功效 | 第48-50页 |
五、尊重当事人不公开披露案件处理结果的意愿和权利,灵活运用法律确定的非金钱侵权损害责任承担方式,平衡利益,以期达到金钱补偿一致的效果 | 第50-51页 |
六、保护知识产权框架内尊重和保护包括知识产权精神权利在内的非财产权利内容不容回避,亦不可回避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