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模式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一、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含义界定第11-21页
 (一) 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概念的不同描述分析第11-13页
  1.隐私第11-12页
  2.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提出第12-13页
  3.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概念分析第13页
 (二)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与一般隐私权的比较第13-18页
  1.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与一般隐私权的共同之处第14-16页
  2.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新特征第16-18页
 (三)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1.知情权第18页
  2.支配权第18-19页
  3.修改权第19页
  4.利用限制权第19页
  5.安全请求权第19页
  6.获得救济权第19页
 (四) 小结第19-21页
二、在网络环境下保护隐私权的现状及必要性分析第21-31页
 (一)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现状第21-24页
  1.人权意识薄弱,隐私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第21页
  2.网络环境下隐私权行业自律方面的问题第21-22页
  3.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立法中的缺陷第22-24页
 (二)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第24-30页
  1.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第24-26页
  2.维护公民的人格独立、个人尊严和安全的需要第26页
  3.立法完善的需要第26-29页
  4.实务纠纷处理的需要第29-30页
 (三) 小结第30-31页
三、网络环境下保护隐私权的模式选择第31-49页
 (一) 网络环境下保护隐私权的主要模式考察第31-36页
  1.美国第31-33页
  2.欧盟第33-34页
  3.英国第34页
  4.法国第34-35页
  5.德国第35页
  6.我国港台地区第35-36页
 (二)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法律保护比较第36-39页
  1.两种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模式第36-38页
  2.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趋同性第38-39页
 (三) 选择网络环境下保护隐私权模式应考虑的因素第39-47页
  1.从理论上提升隐私权的法律地位第40页
  2.确立网络环境下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第40-42页
  3.用户的自我保护第42页
  4.立法规制第42-44页
  5.行业自律第44-46页
  6.健全网络管制第46-47页
 (四) 小结第47-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先购买权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知识产权领域技术垄断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