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反馈对目击证人辨认自信心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 目击证人辨认研究的原理及类型第10页
 2 目击证人辨认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0-11页
 3 目击证人辨认的理论基础第11-15页
   ·Bartlett记忆重构与图式理论第11-12页
   ·模糊痕迹理论第12-13页
   ·源监测理论第13-14页
   ·词语遮蔽效应第14页
   ·熟悉感归因理论第14-15页
   ·建构记忆理论第15页
 4 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主要因素第15-20页
   ·与目击事件相关的因素第15-16页
   ·与目击者个人相关的因素第16-18页
   ·与辨认对象相关的因素第18-19页
   ·与辨认主持人相关的因素第19-20页
 5 目击证人辨认研究的热点问题——自信心第20-23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第23-27页
 1 已有研究的局限第23-24页
   ·以往研究多采用有偏指导语第23页
   ·以往研究目标在列与目标不在列两种情况未能加以区分第23-24页
   ·国内关于目击证人的辨认的实证研究较少第24页
   ·国内外关于反应时间与反应类型及自信心关系的研究较少第24页
 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第24-25页
 3 本研究的意义第25-27页
   ·理论意义第25页
   ·实践意义第25-27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27-34页
 1 实验一第27-30页
   ·研究问题第27页
   ·研究假设第27页
   ·研究方法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2 实验二第30-32页
   ·研究问题第30页
   ·研究假设第30页
   ·研究方法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2页
 3 综合分析第32-34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34-37页
 1 反馈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自信心第34页
 2 辨认反应类型会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自信心第34-35页
 3 自信心与准确性的关系第35页
 4 反应时间与准确性的关系第35-36页
 5 反应时间与自信心的关系第36-37页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后记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国内法的适用
下一篇:我国律师职业道德之问题分析与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