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铑基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s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前言第10-11页
   ·热电效应简介第11-14页
     ·热电材料的三个效应第11-13页
     ·热电现象中相互矛盾的基本参数第13-14页
   ·氧化物热电材料的发展简介第14-17页
   ·热电材料应用现状第17-18页
   ·热电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关键科学问题第18-19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来源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路线第22-34页
   ·研究方法及路线第22-24页
     ·实验设备及使用软件简介第23-24页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第24-33页
     ·第一性原理基本概念简介第24-25页
     ·第一性原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25页
     ·第一性原理的应用第25-26页
     ·密度泛函理论基础第26-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Boltzmann输运理论简述第34-39页
   ·载流子浓度的计算第34-35页
   ·迁移率的计算第35-36页
   ·Seebeck系数的计算第36-37页
   ·电导率的计算第37-38页
   ·热导率的计算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La-Rh-O体系热电材料的研究第39-69页
   ·LaM_xRh_(1-x)O_3模型建立第39-40页
   ·计算过程中选取的主要参数第40-41页
   ·LaM_xRh_(1-x)O_3能带结构的计算第41-46页
   ·LaM_xRh_(1-x)O_3态密度计算第46-53页
   ·LaM_xRh_(1-x)O_3价带顶和导带底的有效质量第53-55页
   ·LaM_xRh_(1-x)O_3载流子浓度的计算第55页
   ·LaM_xRh_(1-x)O_3电导率的计算第55-57页
   ·LaM_xRh_(1-x)O_3Seebeck系数的计算第57-58页
   ·LaM_xRh_(1-x)O_3热导率的计算第58-63页
   ·LaM_xRh_(1-x)O_3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对比第63-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Cu-Rh-O热电材料的研究及预测第69-94页
   ·Cu-Rh-O体系模型构造及计算参数设置第69-70页
   ·CuRhO_2及其掺杂结构的研究第70-78页
     ·CuRh_(1-x)Mg_xO_2掺杂结构模型的建立第71页
     ·CuRh_(1-x)Mg_xO_2态密度计算第71-72页
     ·CuRh_(1-x)Mg_xO_2能带结构计算第72-77页
     ·CuRh_(1-x)Mg_xO_2有效质量的计算第77-78页
   ·CuRh_2O_4-a结构及其掺杂结构的研究第78-84页
     ·CuRh_(2-x)Mg_xO_4-a模型的建立第78-79页
     ·CuRh_(2-x)Mg_xO_4-a的能带结构计算第79-82页
     ·CuRh_(2-x)Mg_xO_4-a态密度计算第82-83页
     ·CuRh_(2-x)Mg_xO_4-a有效质量的计算第83-84页
   ·CuRh_2O_4-b及其掺杂结构的研究第84-90页
     ·CuRh_(2-x)Mg_xO_4-b模型的建立第84-86页
     ·CuRh_(2-x)Mg_xO_4-b能带结构的计算第86-89页
     ·CuRh_(2-x)Mg_xO_4-b有效质量的计算第89-90页
   ·Cu_(1-x)A_xRh_(2-y)B_yO_4-a(A=Zn,B=Cr,Ni,Co,Mg)结构的研究第90-92页
     ·Cu_(1-x)A_xRh_(2-y)B_yO_4-a模型的建立第90页
     ·Cu_(1-x)A_xRh_(2-y)B_yO_4-a能带结构的计算第90-92页
     ·Cu_(1-x)A_xRh_(2-y)ByO_4-a有效质量的计算第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第94-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奖励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医用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规则多孔铜基新型自润滑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干摩擦磨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