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汉代哲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论文

刘歆经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绪论第9-15页
 一、课题背景第9-12页
  (一) 本课题的研究历史及成果第9-10页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本文的主旨及研究方法第12-15页
第一章 刘歆生平与著述第15-31页
 第一节 刘歆生平简述第15-23页
  一、博学群书,校书中秘时期第16-17页
  二、争立古文,典徙五原时期第17-18页
  三、辅助王莽,统领儒林时期第18-20页
  四、与莽疏离,内惧外忧时期第20-23页
 第二节 刘歆的学术渊源第23-26页
  一、家学渊源第23-24页
  二、师承所自第24-26页
 第三节 刘歆著述简况第26-31页
  一、古代文献中关于刘歆著作的记载第26-27页
  二、刘歆作品的存佚情况第27-31页
第二章 《七略》中所体现的经学思想第31-71页
 第一节 《七略》考述第31-53页
  一、《七略》的创作背景和成书时间第31-35页
  二、《七略》、《别录》的散失及后代的辑佚情况第35-39页
  三、《七略》与《别录》之关系辨析第39-46页
  四、《七略》与《汉书·艺文志》之异同考辨第46-53页
 第二节 《七略》中所体现的经学思想第53-68页
  一、首创“五经象五常”之说第53-56页
  二、重订“六经”次序——《易》为群经之首的经学思想第56-63页
  三、重视古文经的经学取向第63-67页
  四、以《论语》、《孝经》、小学为经之辅第67-68页
 第三节 总结第68-71页
第三章 刘歆与今古文之争第71-89页
 第一节 刘歆与今古文之争的关系第71-78页
  一、清末民初今古文之争的大体过程第71-74页
  二、汉代的今古文之争第74-75页
  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第75-78页
 第二节 刘歆争立古文经的原因第78-85页
  一、刘歆争立古文之前古文经的传承情况第78-80页
  二、刘歆争立古文经的原因第80-83页
  三、汉代今古文之争的实质第83-85页
 第三节 刘歆对古文经学的影响第85-89页
第四章 刘歆对诸经的传承与发扬第89-103页
 第一节 刘歆与《周易》第89-96页
  一、研讨刘歆的易学思想,首先必须重视汉代易学思想背景的影响和刘歆的特殊身份第89-91页
  二、刘歆易学思想的特点就是以“太极元气”为原点,构建天、地、人一体的宇宙体系第91-96页
 第二节 刘歆与《左传》第96-99页
  一、倡立《左传》,使流传于民间的《左传》之学得以与《公羊》、《榖梁》分庭抗礼第97-98页
  二、始创《左传》的章句义理之学第98-99页
  三、东汉传授《左传》之经师,大多出于刘歆门下第99页
 第三节 刘歆与《周礼》第99-103页
结论第103-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个人简历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前瞻适应量表的编制及状况研究
下一篇:墨子理想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