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糖料作物论文--甘蔗论文

甘蔗不同组合的生理生化差异及转FKBP12基因的评价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引言第11-20页
   ·能源甘蔗及其育种现状第11-13页
     ·甘蔗的高光效、高生物量特性第11页
     ·能源甘蔗育种的现状第11-13页
   ·甘蔗生物量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第13-14页
   ·作物生理育种的进展第14-15页
   ·转基因技术在能源甘蔗育种上的应用第15-18页
     ·抗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5-16页
     ·FKBPs 蛋白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第16-18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0页
   ·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与评价第20-22页
     ·供试材料及田间试验设计第20页
       ·供试材料第20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20页
     ·取样第20页
     ·测定样液的提取第20-21页
       ·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第20页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第20页
       ·叶片IAA 氧化酶的提取第20-21页
       ·叶片可溶性糖的提取第21页
       ·蔗糖的提取第21页
     ·测定方法第21-22页
       ·光合参数测定第21页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第21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1页
       ·IAA 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21-22页
       ·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第22页
       ·叶片蔗糖含量的测定第22页
       ·甘蔗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及蔗茎蔗糖分的测定第22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22页
   ·FKBP12 遗传转化甘蔗第22-30页
     ·实验材料第22-25页
       ·植物材料第22-2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23-24页
       ·质粒载体、引物、菌株第24-25页
     ·试验方法第25-30页
       ·FKBP12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5-27页
         ·环境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25-26页
         ·RNAi 载体的构建第26-27页
       ·基因枪法转化甘蔗愈伤第27页
       ·转化愈伤组织的筛选和抗性植株的再生第27页
       ·抗性植株的鉴定第27-30页
         ·氯酚红法检测PMI 酶活性第27页
         ·抗性植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第27-30页
       ·甘蔗植株FKBP12 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30页
         ·FKBP12 基因在渗透胁迫下的表达第30页
         ·转基因抗性植株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差异第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42页
   ·组合产量品质表现及高含糖量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第30-35页
     ·甘蔗杂交组合间农艺性状的表现第30-32页
     ·组合间农艺性状与后期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第32-35页
       ·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第32-34页
       ·烤种时期主要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与工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第34-35页
   ·FKBP12 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第35-42页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5-39页
       ·环境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5-37页
       ·RNAi 载体的构建第37-39页
     ·抗性植株的鉴定第39-41页
       ·氯酚红法检测PMI 酶活性第39页
       ·抗性植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第39-41页
     ·甘蔗植株FKBP12 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41-42页
       ·FKBP12 基因在渗透胁迫下的表达第41-42页
       ·转基因抗性植株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差异第42页
4 讨论与结论第42-49页
   ·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与评价第42-45页
     ·对不同杂交组合F1 代实生苗+1 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生物量关系的探讨第43页
     ·对不同杂交组合F1 代实生苗+1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生物量关系的探讨第43-44页
     ·对不同杂交组合F1 代实生苗+1 叶片IAA 氧化酶活性与生物量关系的探讨第44-45页
     ·对不同杂交组合F1 代实生苗+1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与生物量关系的探讨第45页
   ·FKBP12 遗传转化甘蔗第45-47页
     ·关于甘蔗遗传转化中筛选标记基因的选择问题第45-46页
     ·转基因植物鉴定方法的选择问题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关于后续工作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Ⅰ烤种时期杂交组合F1 代实生苗若干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方差分析表第53-55页
附录Ⅱ所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第55-57页
附录Ⅲ MS 培养基配方及其母液的配制第57-58页
附录Ⅳ缩略词及英汉对照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粪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和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不同氮肥比例对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影响的差异蛋白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