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33页 |
·金刚石的结构、分类、性质和用途 | 第7-14页 |
·金刚石的结构 | 第7-8页 |
·金刚石的分类 | 第8-9页 |
·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 | 第9-14页 |
·人造金刚石合成的历史及主要方法 | 第14-17页 |
·人造金刚石合成的历史 | 第14-16页 |
·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 | 第16-17页 |
·高温高压下金刚石合成的溶剂理论 | 第17-23页 |
·纯碳素体系—石墨金刚石的相平衡 | 第18-20页 |
·溶剂—碳素体系中的石墨和金刚石的相平衡 | 第20-22页 |
·石墨—金刚石转变的驱动力 | 第22-23页 |
·工业金刚石的合成 | 第23-29页 |
·金刚石生长的V 字形区域 | 第23-25页 |
·金刚石成核的控制 | 第25-27页 |
·金刚石中包裹体的控制 | 第27-29页 |
·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的现状 | 第29页 |
·触媒及人造金刚石的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选题意义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2章 高温高压设备的精密化控制及传压介质 | 第33-47页 |
·高压设备简介 | 第33-35页 |
·铰链式六面顶高温高压装置 | 第35-36页 |
·压力控制系统 | 第36-37页 |
·温度控制系统 | 第37-39页 |
·压力和温度的定标 | 第39-43页 |
·压力定标 | 第39-40页 |
·温度定标 | 第40-43页 |
·人工合成金刚石的传压介质 | 第43-47页 |
第3章 粉末触媒合成细颗粒金刚石技术研究 | 第47-65页 |
·引言 | 第47页 |
·金属粉末触媒颗粒的熔聚现象 | 第47-49页 |
·工业金刚石生长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实验事实 | 第47-48页 |
·对熔聚现象的理论预测和间接实验证据 | 第48-49页 |
·稳定的腔体组装—旁热式 | 第49-51页 |
·合成细颗粒金刚石单晶的混合比例研究 | 第51-55页 |
·实验现象及结果 | 第51-53页 |
·理论分析 | 第53-55页 |
·合成细颗粒金刚石的工艺研究 | 第55-61页 |
·一阶段升压工艺分析 | 第55-56页 |
·二阶段升压工艺分析 | 第56-59页 |
·三阶段升压工艺的提出 | 第59-61页 |
·含硼细颗粒金刚石的提纯和净化工艺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FEXNI_(100-X)+C+B 体系细颗粒金刚石的高温高压合成 | 第65-95页 |
·引言 | 第65页 |
·硼的性质 | 第65-69页 |
·硼的电子结构 | 第66页 |
·单质硼的制备 | 第66-67页 |
·单质硼的结构和性质 | 第67-69页 |
·FE_(80)NI_(20)+C+B 体系合成细颗粒金刚石 | 第69-83页 |
·硼添加量对细颗粒金刚石合成压力和温度条件的影响 | 第69-72页 |
·不同硼添加量对合成细颗粒金刚石形貌的影响 | 第72-81页 |
·合成温度对掺硼细颗粒金刚石的影响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页 |
·FE_(70)NI_(30)+C+B 体系合成细颗粒金刚石 | 第83-93页 |
·硼添加量对细颗粒金刚石最低压力点的影响 | 第84页 |
·不同硼添加量对合成细颗粒金刚石形貌的影响 | 第84-92页 |
·合成温度对掺硼细颗粒金刚石的影响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页 |
·两种掺硼触媒合成细颗粒金刚石的比较 | 第93-95页 |
第5章 含硼细颗粒金刚石的表征和分析 | 第95-102页 |
·引言 | 第95页 |
·含硼细颗粒金刚石单晶的XRD 谱线分析 | 第95-97页 |
·含硼细颗粒金刚石单晶的RAMAN 光谱分析 | 第97-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附录Ⅰ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