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各种材料蓄电池论文

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离子液体电解液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9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第9-13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基本要求第9-10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分类第10页
     ·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10-12页
     ·传统有机电解质的特点及局限性第12-13页
   ·离子液体概述第13-17页
     ·离子液体的定义和特点第13页
     ·离子液体的分类第13-14页
     ·离子液体的合成第14页
     ·离子液体的结构与性能第14-17页
   ·离子液体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第17-21页
     ·咪唑基离子第17-19页
     ·吡啶基离子第19-20页
     ·吡唑基离子第20页
     ·季铵盐离子第20-2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2-28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3页
     ·实验药品及材料第22页
     ·实验仪器第22-23页
   ·离子液体的制备第23-24页
   ·电极制备及电池装配第24-25页
     ·电极制备第24页
     ·电解液的配制第24页
     ·电池装配第24-25页
   ·电解液性能表征第25-26页
     ·离子液体密度的测试第25页
     ·离子迁移数测试第25页
     ·电化学窗口的测试第25-26页
     ·电导率的测试第26页
   ·半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6-27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26页
     ·充放电测试第26-27页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27页
   ·电极/电解液界面表征第27-28页
     ·电极表面微观形貌观察第27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第27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FT-IR)测试第27-28页
第3章 室温离子液体电解液的理化性质表征第28-39页
   ·引言第28页
   ·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第28-29页
   ·离子液体的表征和物化性质第29-38页
     ·基本理化性质第29-30页
     ·电导率第30-33页
     ·离子迁移数第33-36页
     ·电化学窗口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锂离子电池用室温离子液体电解液的研究第39-59页
   ·引言第39页
   ·锂盐浓度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第39-42页
   ·电解液与正极LiCoO_2、LiFePO_4 的兼容性第42-53页
     ·EMI-TFSI+0.8mol/L Li-TFSI 与正极LiCoO_2 的兼容性第42-47页
     ·EMI-TFSI+0.8mol/L Li-TFSI 与正极LiFePO_4 的兼容性第47-53页
   ·电解液与负极Li_4Ti_5O_(12)、石墨(MAGD)的兼容性第53-57页
     ·EMI-TFSI+0.8mol/L Li-TFSI 与Li_4Ti_5O_(12)的兼容性第53-56页
     ·电解液EMI-TFSI+0.8mol/L Li-TFSI 与石墨(MAGD)的兼容性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离子液体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第59-76页
   ·引言第59页
   ·添加剂VC 对常用电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第59-63页
     ·添加剂VC 对LiCoO_2 正极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添加剂VC 对LiFePO_4 正极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添加剂VC 对Li_4Ti_5O_(12) 负极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VC 含量对LiCoO_2 正极性能的影响第63-67页
   ·添加剂作用机理初探第67-74页
     ·LiCoO_2 半电池交流阻抗测试第67-69页
     ·LiCoO_2 极片表面形貌测试第69-71页
     ·LiCoO_2 极片表面XPS 测试第71-73页
     ·LiCoO_2 极片表面FT-IR 测试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离网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