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40页 |
·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 | 第16-17页 |
·热休克蛋白的分布 | 第17-19页 |
·热休克蛋白生物学特性 | 第19页 |
·热休克蛋白重要家族 | 第19-25页 |
·HSP70家族 | 第19-22页 |
·HSP90家族 | 第22-24页 |
·HSP110家族 | 第24页 |
·HSP60家族 | 第24-25页 |
·小热休克蛋白家族 | 第25页 |
·热休克蛋白的表达调控 | 第25-29页 |
·热休克因子 | 第25-27页 |
·热休克元件 | 第27-28页 |
·热休克蛋白基因转录激活的过程 | 第28页 |
·热休克蛋白翻译水平的调控 | 第28-29页 |
·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诱导 | 第29页 |
·影响热休克蛋白基因诱导转录的因素 | 第29页 |
·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 | 第29-33页 |
·分子伴侣作用 | 第29-30页 |
·免疫作用 | 第30-31页 |
·胚胎发育 | 第31-32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32页 |
·细胞凋亡 | 第32-33页 |
·机体保护作用 | 第33页 |
·热休克蛋白应用现状 | 第33-37页 |
·HSPs与热耐力 | 第33-34页 |
·HSPs与抗衰老 | 第34页 |
·HSPs与环境 | 第34-35页 |
·HSPs与医学 | 第35-37页 |
·水生动物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 第37-38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8-40页 |
第2章 褶纹冠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克隆与表达 | 第40-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40-41页 |
·SMART cDNA的合成 | 第41-42页 |
·褶纹冠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2页 |
·HSP70基因中间片段的克隆 | 第42-43页 |
·HSP70基因3’末端的克隆 | 第43-44页 |
·HSP70基因5’末端的克隆 | 第44页 |
·HSP70基因组全长的获得 | 第44-45页 |
·HSP7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46页 |
·半定量PCR分析HSP70基因的表达特征 | 第46-47页 |
·热休克刺激下HSP70基因的表达 | 第46-47页 |
·嗜水气单胞菌刺激下HSP70基因的表达 | 第47页 |
·Real-Time PCR分析HSP70基因的表达特征 | 第47-48页 |
·不同水温刺激下HSP70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47-48页 |
·重金属镉(Cd~(2+))刺激下HSP70基因的定达 | 第48页 |
·重金属铬(Cr~(6+))刺激下HSP70基因的表达 | 第48页 |
·HSP70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48-52页 |
·重组质粒pET30-HSP70的构建 | 第48-50页 |
·pET30-HSP70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50-51页 |
·重组HSP70蛋白的纯化 | 第51-52页 |
·重组HSP70蛋白活性的测定 | 第52页 |
·重组HSP70浓度的测定 | 第52页 |
·重组HSP70蛋白ATP酶活性的测定 | 第52页 |
·HSP70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52-53页 |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53页 |
·Western-blotting检测蚌组织中HSP70的表达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68页 |
·总RNA及基因组DNA的质量鉴定 | 第54-55页 |
·HSP70基因cDNA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5页 |
·HSP70基因同源性比较 | 第55-56页 |
·HSP70基因的系统进化树 | 第56-57页 |
·热休克刺激下HSP70基因的半定量表达 | 第57-58页 |
·嗜水气单胞菌刺激下HSP70基因的半定量表达 | 第58-60页 |
·HSP70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60-64页 |
·不同温度刺激后HSP70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61页 |
·重金属镉(Cd~(2+))刺激后HSP70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61-62页 |
·重金属铬(Cr~(6+))刺激后HSP70基因的定表达 | 第62-64页 |
·HSP70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64页 |
·重组表达蛋白HSP70的ATP酶活性测定 | 第64-66页 |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66-67页 |
·Western-blotting检测蚌组织中HSP70的表达量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78页 |
第3章 褶纹冠蚌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克隆与表达 | 第78-1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86页 |
·实验材料 | 第78页 |
·总RNA和DNA的提取以及cDNA的合成 | 第78-79页 |
·HSP90基因中间片段的克隆 | 第79页 |
·HSP90基因3’末端的克隆 | 第79页 |
·HSP90基因5’末端的克隆 | 第79-80页 |
·HSP90基因组全长的克隆 | 第80-81页 |
·HSP9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1页 |
·半定量PCR分析HSP90基因的表达特征 | 第81-82页 |
·Real-Time PCR分析HSP90基因的表达特征 | 第82页 |
·HSP90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82-85页 |
·重组表达质粒pET30-HSP90的构建 | 第82-83页 |
·pET30-HSP90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83-84页 |
·重组HSP90蛋白的纯化 | 第84-85页 |
·HSP90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85页 |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85页 |
·Western-blotting检测蚌组织中HSP90的表达 | 第85-86页 |
·实验结果 | 第86-99页 |
·HSP90基因cDNA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86-87页 |
·HSP90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87页 |
·HSP90基因同源性比较 | 第87-88页 |
·HSP90基因的系统进化树 | 第88-89页 |
·热休克刺激下HSP90基因的半定量表达 | 第89-90页 |
·嗜水气单胞菌刺激下HSP90基因的半定量表达 | 第90-92页 |
·HSP90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92-95页 |
·不同温度刺激后HSP90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93页 |
·重金属镉(Cd~(2+))刺激后HSP90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93-94页 |
·重金属铬(Cr~(6+))刺激后HSP90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94-95页 |
·HSP90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95-97页 |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97-98页 |
·Western-blotting检测蚌组织中HSP90的表达 | 第98-99页 |
·讨论 | 第99-111页 |
第4章 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形态学比较 | 第111-1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1-113页 |
·实验材料 | 第111-112页 |
·血淋巴样品制备 | 第112页 |
·活体细胞观察 | 第112页 |
·Wrights染色观察 | 第112页 |
·电镜观察 | 第112页 |
·流式细胞仪分析 | 第112-113页 |
·血细胞大小测定 | 第113页 |
·血细胞数量测定 | 第113页 |
·实验结果 | 第113-127页 |
·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形态学特征 | 第113-123页 |
·流式细胞仪分析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血细胞 | 第123-124页 |
·血细胞大小统计 | 第124-126页 |
·血细胞数量统计 | 第126-127页 |
·讨论 | 第127-13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4页 |
·结论 | 第130-133页 |
·展望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