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0.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基本框架 | 第14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监审合一”审计体制概述 | 第15-19页 |
·“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涵义 | 第15页 |
·“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集权论和人治论 | 第15-17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19页 |
2. 古代“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变迁及特点 | 第19-37页 |
·古代“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变迁 | 第19-35页 |
·西周至秦汉“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萌芽与发展 | 第19-24页 |
·三国至宋代“监审合一”审计体制与专职审计体制的并存 | 第24-31页 |
·元明清“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强化 | 第31-35页 |
·古代“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特点 | 第35-37页 |
·审计在治吏方面的重要作用 | 第35-36页 |
·审计机构的垂直领导 | 第36-37页 |
3. 中华民国时期“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变迁及特点 | 第37-49页 |
·中华民国时期“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变迁 | 第37-43页 |
·北京政府时期“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短暂消失 | 第37-39页 |
·国民政府时期“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恢复 | 第39-43页 |
·中华民国时期“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特点 | 第43-49页 |
·“五权分立”思想下,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 第43-44页 |
·审计机构职责的法制化 | 第44-45页 |
·审计合议制度的应用 | 第45-46页 |
·审计公报制度的实行 | 第46-49页 |
4. 中国“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评价和启迪 | 第49-60页 |
·中国“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评价 | 第49-53页 |
·“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经验总结 | 第49-51页 |
·“监审合一”审计体制的历史局限性 | 第51-53页 |
·对中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启迪 | 第53-60页 |
·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在防腐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 第53-55页 |
·强化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 第55-56页 |
·健全与审计机构职责相关的法制 | 第56-58页 |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第58-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