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商业银行的界定 | 第17-18页 |
·再造及效率的内涵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假设条件 | 第19页 |
·框架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23-37页 |
·再造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23-29页 |
·劳动分工理论对企业再造理论的影响 | 第23-27页 |
·创新理论对企业再造理论的贡献 | 第27-29页 |
·效率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29-33页 |
·效率理论的发展 | 第29页 |
·效率相关理论 | 第29-33页 |
·上述相关研究的总体评述 | 第33-34页 |
·对企业再造理论的评述 | 第33-34页 |
·对效率相关研究理论的评述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3章 银行再造基本理论研究 | 第37-57页 |
·银行再造的理论基础 | 第37-41页 |
·组织管理理论 | 第37页 |
·流程管理理论 | 第37-38页 |
·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研究 | 第38页 |
·组织创新理论 | 第38页 |
·社会技术理论 | 第38页 |
·信息化及功能理论 | 第38-39页 |
·其他管理思想 | 第39-41页 |
·银行再造的相关研究 | 第41-44页 |
·银行再造研究的两个主要阶段 | 第41-42页 |
·银行再造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42-44页 |
·银行再造方法研究 | 第44-45页 |
·流程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 第44-45页 |
·再造框架模型研究 | 第45页 |
·流程实施研究 | 第45-48页 |
·实施流程的四类企业 | 第45-46页 |
·流程实施方式 | 第46页 |
·流程实施阶段方法 | 第46-47页 |
·实施流程的时间与规模 | 第47页 |
·流程评价指标研究 | 第47-48页 |
·银行再造的基本元素与内涵 | 第48-49页 |
·银行再造的基本元素 | 第48-49页 |
·银行再造的内涵 | 第49页 |
·银行再造成败韵界定 | 第49-55页 |
·国外银行再造经历的主要阶段 | 第49-50页 |
·国外商业银行再造的总结 | 第50-51页 |
·银行再造成败的界定研究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 第57-75页 |
·商业银行概述 | 第57-65页 |
·商业银行的本质 | 第57-58页 |
·商业银行的形式 | 第58-59页 |
·商业银行的职能 | 第59-60页 |
·中国商业银行概况 | 第60-65页 |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分析 | 第65-71页 |
·资产流动性指标分析 | 第65-66页 |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 第66-67页 |
·风险抵御能力指标分析 | 第67-68页 |
·银行经营实力指标分析 | 第68-69页 |
·企业文化建设能力分析 | 第69-70页 |
·技术能力与金融创新能力分析 | 第70-71页 |
·经营国际化能力分析 | 第71页 |
·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再造的必然性 | 第71-73页 |
·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 第71-72页 |
·客户需求多样化 | 第72页 |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 第72-73页 |
·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在竞争中发生了转变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基于效率视角的商业银行再造的差异分析 | 第75-114页 |
·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界定 | 第75-76页 |
·商业银行效率的评价方法 | 第76-82页 |
·非参数法—DEA法 | 第77-78页 |
·DEA法的几种模型 | 第78-82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前后的效率比较分析 | 第82-87页 |
·指标的界定 | 第83-84页 |
·测算指标的说明 | 第84-85页 |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85页 |
·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测量结果 | 第85-86页 |
·效率结果说明 | 第86-87页 |
·银行再造的方向----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 | 第87-111页 |
·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87-100页 |
·有关指标权重的分析说明 | 第100-103页 |
·影响商业银行效率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103-107页 |
·聚类方法简介 | 第107-109页 |
·聚类方法在商业银行再造中的应用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6章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方案研究 | 第114-151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的可行性 | 第114-117页 |
·中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 第114页 |
·中国银行家已拥有创新精神 | 第114页 |
·中国商业银行信息化为再造创造了必要条件 | 第114-115页 |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第115-117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总体方案 | 第117-120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的总体构想 | 第117-118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的设计理论 | 第118-119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活动的基本特征 | 第119-120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的具体设计 | 第120-123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的设计原则 | 第120-121页 |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实现的特征 | 第121-122页 |
·银行再造的步骤 | 第122-123页 |
·业务流程再造 | 第123-133页 |
·具体设计 | 第123-124页 |
·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例对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说明 | 第124-133页 |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理念与主要设计方案 | 第133-143页 |
·组织结构设计的考虑要素 | 第133-135页 |
·中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计方案 | 第135-143页 |
·信息系统再造的理念与主要设计方案 | 第143-149页 |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介绍 | 第143-144页 |
·银行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144页 |
·银行信息系统再造的设计理念 | 第144-145页 |
·银行信息系统再造的设计方案 | 第145-147页 |
·银行信息系统再造的组织方案 | 第147-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7章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案例研究 | 第151-174页 |
·中国民生银行概况 | 第151-152页 |
·中国民生银行再造的优劣势分析 | 第152-153页 |
·民生银行进行再造的优势分析 | 第152-153页 |
·民生银行进行再造的劣势分析 | 第153页 |
·中国民生银行再造过程 | 第153-165页 |
·业务流程的再造 | 第154-156页 |
·组织结构的再造 | 第156-163页 |
·信息系统的再造 | 第163-165页 |
·民生银行再造的总结 | 第165-166页 |
·民生银行再造的阶段性回顾 | 第165-166页 |
·对民生银行再造的相关建议 | 第166页 |
·深圳发展银行的再造情况 | 第166-170页 |
·深圳发展银行的概况 | 第166-167页 |
·深圳发展银行进行再造的过程 | 第167-170页 |
·深圳发展银行再造的总结 | 第170-171页 |
·结论 | 第171-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172-174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174-181页 |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174-175页 |
·本文的创新点与主要贡献 | 第175-17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5-177页 |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77页 |
·研究不足 | 第177-179页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79-181页 |
·对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设计 | 第179页 |
·对于商业银行再造后产品定价机制及方法的研究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94页 |
附录1 商业银行效率及再造情况调查问卷 | 第194-198页 |
附录2 调研银行名录 | 第198-19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9-200页 |
致谢 | 第200-201页 |
摘要 | 第201-205页 |
Abstract | 第205-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