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2页 |
导论 | 第12-17页 |
·问题提出及其理论、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篇章结构 | 第15-16页 |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1章 资产管理公司建立和发展的理论问题 | 第17-31页 |
·金融中介理论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存在与发展 | 第17-21页 |
·金融中介的内涵和起源 | 第17-18页 |
·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 | 第18-19页 |
·现代的金融中介理论及发展 | 第19-20页 |
·现代经济金融业务的细分与资产管理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21页 |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31页 |
·金融风险 | 第21页 |
·金融风险的理论起源 | 第21-23页 |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方法的演进 | 第23-24页 |
·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三大风险 | 第24-31页 |
第2章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31-57页 |
·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31-38页 |
·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 | 第31-33页 |
·不良资产剥离中的主要做法 | 第33-34页 |
·资产管理公司运营实践中规范性政策的演进 | 第34-35页 |
·国家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政策演变 | 第35-37页 |
·资产管理公司的现状 | 第37-38页 |
·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成效 | 第38-46页 |
·支持国有银行改革 | 第38-44页 |
·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状况改善和经营机制转换 | 第44页 |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损失 | 第44-45页 |
·积极探索综合经营业务模式 | 第45-46页 |
·当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46-53页 |
·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制度性缺陷 | 第47-49页 |
·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经营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 第49-50页 |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完善 | 第50-51页 |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发育不成熟 | 第51-52页 |
·资产管理公司评级与风险管理体系未能发挥作用 | 第52-53页 |
·资产管理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 第53-57页 |
·资产管理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革的紧迫性 | 第53-54页 |
·资产管理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革的可行性 | 第54-57页 |
第3章 资产管理公司改革与发展的国外模式借鉴 | 第57-68页 |
·国外主要发展模式介绍 | 第57-65页 |
·完成使命后关闭清算 | 第57-59页 |
·回归原来的母体机构 | 第59-61页 |
·转型为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银行 | 第61-63页 |
·作为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保留 | 第63-65页 |
·发展与改革的国际经验 | 第65-68页 |
·改革方案与资产管理公司定位、金融体系构建等密切相关 | 第65-66页 |
·改革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内外条件 | 第66-68页 |
第4章 中国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的理论模式设计 | 第68-80页 |
·回归母体 | 第68-69页 |
·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银行 | 第69-74页 |
·资产管理公司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 第69-71页 |
·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商业化转型 | 第71-73页 |
·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73-74页 |
·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第74-76页 |
·多种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 | 第76-80页 |
第5章 中国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 | 第80-109页 |
·混业经营 | 第80-82页 |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概念 | 第80页 |
·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推动力 | 第80-82页 |
·混业经营趋势下的市场化选择 | 第82-86页 |
·商业化收购资产处置情况分析 | 第82-83页 |
·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83-84页 |
·工行整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建行整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的可能性 | 第84页 |
·工行整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建行整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的必然性 | 第84-85页 |
·市场化选择综述 | 第85-86页 |
·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非市场化选择 | 第86-91页 |
·保留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86-89页 |
·转型为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的具体设计 | 第89-91页 |
·以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为例综述集团化改革模式 | 第91-109页 |
·集团改革模式的描述 | 第92-93页 |
·集团改革模式的种类 | 第93-95页 |
·集团改革模式的优势 | 第95-100页 |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现有资产处置及核算 | 第100-101页 |
·剩余资产处置模式和损失缺口分担 | 第101-105页 |
·集团化股改业务合作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105-107页 |
·集团化股改机构合作式的主要内容 | 第107-109页 |
第6章 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的外部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 | 第109-114页 |
·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的立法 | 第109-111页 |
·加快培育不良资产交易和处置的市场体系 | 第111-112页 |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112页 |
·积极进行配套措施改革 | 第112-114页 |
·应切实对公司的经营实行放权减压 | 第112-113页 |
·改革方案的执行中政府应给予具体支持 | 第113页 |
·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113页 |
·建立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科学考核方案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中文摘要 | 第124-126页 |
ABSTRACT | 第126-127页 |